产业工人展风采 昂首迈向新时代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队伍建设改革综述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7年07月11日 09:13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夜色俯瞰北京,流光溢彩,辉煌灯火照亮夜空。如果从更高的太空拍摄,北京璀璨如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绚丽灯光的背后,是国网北京电力人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与坚守。他们,锐意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他们,担当奉献,重塑班组业态;他们,正在成长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 近年来,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定位,疏功能、调结构、促升级,对电力要求日益提高。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员工培养、班组建设、劳动竞赛、创新创效、职工服务为支撑,生动演绎着一支讲政治、善管理、愿奉献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是如何炼成的。 改革冲在前 工会焕发新活力 产业工人队伍如何建设,一直牵动着党中央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系统谋划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 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5大方面25条举措,涵盖了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 “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同智表示,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工会责无旁贷,务必紧抓机遇,创新突破,扎实推进。 事实上,国网北京电力的队伍建设改革,从未放缓探索的脚步。 强肌健体铸忠诚,党建让队伍全面提高履职的政治站位;激励成才建新功,部署启动基建骨干人才储备库建设三年计划;网上家园暖人心,将“互联网+”新技术与队伍管理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努力建设北京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号召,“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入1000亿支撑东通州、西首钢、南机场、北奥运以及中央核心区、全市“煤改电”等重大工程建设,相当于再造一个北京电网。 今年将建成522个村、46项主网配套“煤改电”工程,为历史峰值的1.4倍,高峰时期四万人在现场。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将使国网北京电力兼具为首都百姓冬日供暖的要责。 “急、难、险、重、新”,是队伍当前面临的工作常态。 “如何应对?唯有改革。”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王西胜坚定地表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打法,新的功能,焕发新的活力。他认为,员工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会应当着重提升员工三大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能力。 搭平台、建机制、激活力、促发展,深化工会服务,国网北京电力“以人为本”的改革举措,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全员素质,向内挖掘出无限内生动力。 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的刘磊,深深感受到改革大潮中,催人奋进的力量。“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春节期间员工都奋战在工地上,一连几天不回家,提前2个月完成线路改造。” 筑基在一线 班组重塑新业态 “企业的基础在班组”,这是国网北京电力人熟知的一句话。 国网北京电力工会副主席史宝钢介绍说,“公司75%员工身处一线在班组。班组,担当着电网建设主力军的角色,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客户服务的前沿、员工成长的起点。” 班组在这里被称为“前端”,管理人员被称为“后台”。称呼变化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史宝钢谈到,当前80后、90后逐渐成为班组的主体,如何更好促进班组减负增效、促进员工成长发展,国网北京电力从多个层面来抓。 ——优化班组设置。建设全能型班组、复合型岗位、宽带化薪酬,拓宽员工职业通道,提高骨干薪酬职级,提升发展空间。 ——转变作业模式。全面构建“智能终端+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现代作业体系,促进减负、提质、增效,提升管理层次。 ——塑造良好文化。推行标准配置、建设健康食堂、完善职工小家,全面改善班组生产生活文体条件,提升工作品质。 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便是班组改革建设的一个缩影。 地处首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的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负责海淀区430平方公里的供电服务任务,担负着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和医疗机构的供电保障工作,服务客户超过79万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形势,采取新措施,以往纸质工单造成的“见面时不工作、工作时不见面”的弊端,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工单”。“管理零距离”、“迅速组群”、“信息没有壁垒”,集约管理提升了班组的管理层次。 在基层从事业扩报装工作的海淀公司的卢钺向记者讲述着,转变作业模式带来的新变化。“现在用户再也不用抱着一堆材料到处跑了,用户可以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使用相应版本的掌上电力APP,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报装工作,动一动手指就可以进行进度查询和业务催办。” 家住海淀区的王阿姨也体验到了“可视化电力报修”。通过上传信息报修后,掌上电力APP就会实时报告进度详情,“工单已经转到客服北中心”、“工单已派发至海淀配电运营指挥中心”、“工单已派发至陈师傅”……王阿姨笑谈,能看到抢修人员每一步的行动,心里踏实多了。 班组的改革建设,优化了业务的传导机制,精简业务流程、促进管理提升;改进了工作的组织方式,统筹资源配置,集约协同管理;转变了管理的时空概念,上下前后贯通,可视化互动管理。 这些,共同构成着班组业态的改变。 “重塑班组业态,将其由高效执行的细胞群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史宝钢认为,“自主管理带动起整个管理体系。班组业态的改变促进了企业整体变革、管理提升。”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国网北京电力将推出“百佳班组”,进一步提高班组建设水平。 智慧谋发展 平台开启新模式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不仅要“苦干”,还要“巧干”。 今年6月9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全面推广建设和应用基建工程“智慧工地”系统,运用“智慧工地”进行基建工程现场管控将成为常态。 所谓“智慧工地”,是指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可实时查看来自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人员实名制一卡通系统、现场环境监测装置等采集的数据,实现对各基建工程现场全天候、全方位、全专业实时管控。 “请注意!通过远程巡检发现现场高空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帯,脚手架未铺满,未设专人看护。”国网北京电力罗奇营“煤改电”变电站的施工项目经理戴寒光,收到手机APP一条提醒。他迅速安排人员现场检查、整改,并对薄弱地点加强了现场巡视。 这来源于北京电网建设智能管控平台。 国网北京经济研究院的王文迪形象地介绍说,平台有着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 “视频监控系统仿佛是平台的眼睛,环境综合检测系统仿佛是平台的耳朵,语言会议系统仿佛是平台的嘴巴,数据分析系统仿佛是平台的大脑。”他谈到。 利用“眼睛”观察施工现场,利用“耳朵”实施绿色施工,利用“嘴巴”多方实时交流沟通,利用“大脑”做好指挥调度……通过管控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统揽全局,直击一线。 由此,城市区域抢修半径由18公里减至10公里,到场时间由45分钟降至33分钟,完成时间由42分钟提速至29分钟。响应效率提升35%,人力投入减少23%。 智能管控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提升着基建人才的专业能力。 国网北京电力工会副主席张海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长周期为4年。智能管控平台的应用缩短了这个周期。” 如何做到的呢?张海生解释道:“应用管控平台之后,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对多个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建设情况进行把控,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预计成长周期将缩短25%。” 国网北京丰台供电公司采集运维班班长李刚则对“智能化培训”,感触颇深。 李刚开始移动端学习不久,就惊奇地发现,培训内容与工作业绩是相匹配的。“当某项作业绩效低于平均水平时,系统自动会向我的手机推送相关培训内容,按需施教让我收获很大。” 创新无止境 创客增添新动力 创新,从来都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加大力度,出台了《创新创业建功增效激励办法》,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激励,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成果在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与岗位薪点薪级、应用效益挂钩;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等载体,打破专业壁垒,组建创客联盟,推进员工众筹,实现集成创新。 激励创新的环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新的精神流淌在国网北京电力人的血液中。 肖永立,一位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于一身的电力工作者,成为国网北京检修公司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他作为首都电力自动化行业的见证者和经历者,以攻坚克难的无畏勇气,带领一线生产骨干参与到肖永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中,探索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取得多项成果。 国网北京检修公司状态监测三班员工孟玉瑾,在“传、帮、带”的创新氛围下,钻研作业的智能化。她向记者演示,“智能作业终端在新建任务时,会提示此次任务需携带哪一台仪器。这改变了以往还需回到单位进行专业分析的模式,效率提高了20%以上。” 改革创新,青年先行。 “检修青年创客空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以“集思广益攻坚克难,交流探索创新发展”为理念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打造创新排头兵。 4个大大的英文字母“IDEA”,构成创客空间的思想众筹区,青年小伙伴们在这里展开创客聚会,进行思想众筹:“如何让创客空间成为真正为人才创新服务的拓展基地?” 彩色魔方的二维码,包含了创客空间的整个江湖。这里有英雄好汉组成的“创客联盟”,招募热爱创新,并且乐于进行创新实践的青年创客。现有创客78人,创客顾问4人,展开头脑风暴、七嘴八舌、达人驾到和名师有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D打印实验区,可以通过设计建模,自己动手就能方便快捷制作出想要的模具,省去了联系厂家制作的时间和大笔开支,成为青年创客的创新利器。 “广发英雄贴”是青年创客们的召集令,通过oa、微信公众号双管齐下,征集大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陆续发布召集感兴趣的人员成立课题组。 “继电保护一体化平台”这个项目就起源于创客联盟的英雄贴,有小伙伴在联盟群里吐槽出勤时要带的工器具又多又重又零散,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求创客们支招,立马有人响应。课题组很快成立,线上讨论思路方案,线下画图,目前已经制作出实物。 肖永立说,在鼓励创新的过程中,工会注重保护员工创造性,倡导“谁干谁知道、谁用谁主导”,让一线员工成为创新主力军、管理的主人翁,促进了活力激荡,创意涌流。 记者了解到,4月18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正式启动。本次“青创赛”将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将优秀创新的成果,进行推荐、推广,并推向市场。 匠人蕴匠心 竞赛守护新安全 北京电网安全的背后,有一群匠人在用“匠心”坚强守候。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开幕,雁栖湖美丽夜景刷爆朋友圈。为了呈现完美灯光效果,雁栖湖示范区夜景照明提升工程早在今年1月就开始启动,工期紧、任务重,且施工点大多在山上,北山最陡的地方坡度接近80度。 今年6月,持续强降雨突袭北京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提前启动预警响应,全面加强部署,确保电网运行平稳。全市共部署了326支抢修队伍,5364名抢修人员,213辆应急抢修车辆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应急抢险组织工作。 随着平安北京、首善之区建设的深化,对可靠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核心区需达到99.999%以上,一年停电时间以分钟计。北京一年政治保电320天以上,要求“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必须万无一失。 如何确保安全供电、服务首都平安? 被媒体称为“大国工匠”的高彦昌,是国网北京检修公司物业班的一名职工,他在平凡的岗位中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高彦昌对国网北京检修公司大楼的细节改造,每年仅节省水电费、物耗维修费就达百万元以上。他对安全的守护,映照在那一盏盏的灯光中,浓缩在每一个优化的小开关。 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红马甲”,是首都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自2011年成立以来,国网北京电力“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单位,尤其是在用电方面有实际困难的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低保户以及打工子弟学校、敬老院等特殊对象,细致检查室内线路隐患。 刺骨的寒风中,头戴安全帽的配电工,在高达12米的电线杆上爬上爬下。一个比一个速度更快,时间以秒计,不断缩短。他们正在参加职工技能竞赛,汗水浇灌中精进业务,争取更快、更稳。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会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步推广“百佳工匠”评选,发挥典型群体效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匠人”,守护着北京的用电安全。 工会副主席张海生谈到,员工作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如何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需要搭建平台、展示员工、持续激励,为此国网北京电力改变了传统的劳动竞赛模式。 “竞赛由原来年初动员、年底评选细化到工作的全过程,强化持续竞争,并且建设网络平台,亮出来。每月评红旗、推明星,强化实时激励。”张海生向记者表示,现在大家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守护北京用电安全磨练本领。 劳动竞赛有竞争,更有温情。国网北京电力同样注重建立良好的队伍“生态”。国网北京电力工会生产生活部部长高春雷介绍说,工会努力寻求工会职能、企业发展、员工需求的最佳交汇点,建设健康食堂、职工小家、网上家园,促进了员工与企业和谐共赢,培育大空间、厚土壤、高层次的文化氛围。 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 国网北京电力,在这样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带领下,正昂首迈向新时代。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