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现在,很多人都会使用语音功能,从短短的一句语音当中,可以初步了解对方的性别、年龄、情绪等很多信息。但是,在网络时代,语音聊天很有可能陷入“耳听为虚”的窘境,轻则玩笑一场,重则可能导致钱财受损。 李先生一个人来到宁波打工,平时经常登陆交友软件寻找朋友。有一次李先生登录某交友APP时发现,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网友就在他身边不远的地方。 受害人李先生:“就是本人长得那种漂亮的,当时她给我介绍了,她说她在软件上直播,我就去看了。她直播的本人跟交友软件上面的照片是一样的。” 对方介绍说,她是宁波的一位网络主播,两人互加了微信,聊了一段时间,对方还给李先生发来一段语音。 受害人李先生:“是一个女生的声音。她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好听的那种,一听了之后感觉应该是(网红)本人吧,当时是那么想的。” 无论是声音还是相貌,李先生对对方都非常满意。对方提出急需用钱,李先生头脑一热,就给对方汇了款。然而汇过款以后,对方就把他拉黑了。宁波警方根据线索很快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邓某。 受害人李先生:“是个男的,当时我比较震惊,感觉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邓某为了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专门通过语音包软件,用女声和受害人聊天。 宁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杨璐:“我们在抓捕现场发现了一个变声器,上面有女声的功能,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通过网络软件,他就是通过搜索关键字,在软件上进行搜索,然后软件它会同步,根据它搜索的关键字会跳出语音包或者类似的语句,然后他在这个语句上面直接选择的话,就可以把这类语句发送到微信上面,声音就由男声变成了女声了。” 【真假难辨】“语音包”可转发到通讯软件 混淆视听 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模拟异性的声音,一种是变声器,一种是网络应用软件,而语音包软件的逼真程度比变声器还要高。 记者发现,这种用变声器来模拟女声的办法,仔细听来并不逼真。警方分析认为,犯罪嫌疑人也正是因此,放弃了变声器而转而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来造假。 宁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杨璐:“这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某语音包。这个软件的话可以搜通过搜索关键字,搜索到类似的网友发送在这个软件上面的一些语音,我这边是以‘你好’为例,它会搜出包含‘你好’语音包和类似的语音,点进去之后,嫌疑人可以通过这个语音发送到微信和QQ上。” 记者打开这个语音包应用,搜索相关的语音条目发现,大部分语音只可以试听,但是要想使用把它转发,需要看广告进行解锁。大约看了30秒广告之后,这个语音可以转发到QQ或者是微信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主任宁华:“微信它自己带的语音功能,只能是实时地发送,自己不能够保存,然后下载或者是转发,本身就是有一个安全的功能和限制在。那么这些外部的语音包或者类似的应用,它本身是利用了微信的一些漏洞,可以采用外挂的方式,向微信提供一些语音转发的功能,破坏了微信的现有的一些规则的限制。然后导致它一些基础的安全功能也就丧失,破坏了它的整个的规则。用户对于虚假的语音,他很难以识别,进一步可能导致用户经济上受损失,甚至在安全上也遭受到一些危险。” 【花样繁多】利用社交工具造假 受害人频“中招” 现在,社交网络被广泛应用,围绕社交工具的造假方式也是花样繁多。无论是虚假声音传播,还是朋友圈小视频造假,背后反映的都是诚信的缺失。 记者登录电商平台,输入“语音包”可以搜索到许多卖家。记者看到,这是一款新型的语音包软件,成交了1000多笔。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只要点击这个软件当中相应的条目,就可以发送相应的语音。内容有数千条,大多以搞笑整蛊为特色,有相当部分内容的语音比较暧昧。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方:“它们的应用场景设计方面,一开始多处于灰色或者暧昧的产品设计当中。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的消费者,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场景的诱惑。” 有人提供虚假声音,有人则提供虚假小视频。前不久新闻频道报道过的宁波古董拍卖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把这样大量现金照片放在朋友圈里,诱惑受害人上当。 诈骗案受害人:“他们的钱在朋友圈里会发,就是一沓一沓地放在那里。就是让你误以为他们成交了,你看到它的状况的时候你会心动。”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营销工作室的网站上,有许多晒现金的小视频。卖家还表示,可以对买家选择的视频进行音频合成,也就是用店铺提供的视频内容和买家录制的声音进行合成,制造出有买家声音的炫富视频,发到朋友圈里。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方:“这些造假工具大行其道,使得一些企业一些个人的造假成本非常低。对诚信原则的逐步的悖离,对于我们国家正在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冲击。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无价的。” “语音包”软件往往被包装为娱乐工具,但实际上,近期发生的多起案例显示,语音包的使用已经突破了其使用界限,变成了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伪装工具。相比线下交流,“语音包”因隐蔽性强,导致交流者“只闻其声”难以辨别真伪。一些不法分子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受利益驱使,罔顾法律底线。不让“语音包”沦为违法工具,就必须给“语音包”商家扎紧法律的笼子,对于不良商家制作和兜售语音包的行为要加强监管,严肃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