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网

当前位置: 新闻热线网 > 女人 > 文章页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时间:2024-06-16 11:24来源: 作者:新闻热线网 点击: 47 次
  乌拉圭广泛阵线主席哈维尔·米兰达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考察时,与当地村民互动合影。中联部供图   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的斯瓦安普乡,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柬文翻译与村民交谈。新华社发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庙坝村蜿蜒穿行的通村公路。人民视觉

  乌拉圭广泛阵线主席哈维尔·米兰达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考察时,与当地村民互动合影。中联部供图

  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的斯瓦安普乡,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柬文翻译与村民交谈。新华社发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庙坝村蜿蜒穿行的通村公路。人民视觉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菲尼图古村,村民正在欢庆旱稻丰收。中国援巴新菌草旱稻项目组供图

  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国际人士相信,中国将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在扶贫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助力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

  减贫政策效率有目共睹

  (尼泊尔)贾拉·纳特·卡纳尔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曾多次访问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昆明、西安、拉萨、香港都曾留下我的足迹。我还参观了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参观访问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每次访问,我都能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过去70年间,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贫困。中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这表明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是多么精准、高效。2020年,中国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我认为,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经常深入一线,亲自视察贫困地区并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决策部署,努力解决民众在衣食住行、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提高中国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付出了极大的、令人钦佩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借鉴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

  尽管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但我相信中国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将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并以此历史性成就永载史册。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对待脱贫攻坚工作的态度严肃认真,政策效率有目共睹,为如何实现脱贫提供了生动范例。我想再次强调,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值得全世界致力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作者为尼泊尔共产党中央书记、政府前总理,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胡博峰采访整理)

  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俄罗斯)根纳季·久加诺夫

  我曾访问过中国的许多地区。其中,河南省我去过3次,最近一次是2019年12月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前来考察,距离上一次访问河南已经过了11年。11年间,河南发生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现代化的公路、高速铁路网纵横交错,企业富有活力,摩天大楼随处可见。在农村,村民们的新房子里配置了现代化的家电,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减贫行动涉及广泛领域,包括帮助群众增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卫生、教育和文化领域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无数共产党员在基层扶贫岗位上长期艰苦的工作。

  历史见证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一个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变为世界制造业大国。40多年来,中国有数亿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世界应该从中国的减贫经验中获得更多启发。

  中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举措就是例证。中国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消除贫困、稳就业、保民生作为优先任务,持续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崭新的住房、学校与医院,以及延伸到最偏远地区的交通道路上,更体现在人们通过参加扶贫项目获得了新的技能,生活有了更多幸福感。

  中国的脱贫攻坚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消除贫困也是俄罗斯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中国的脱贫经验对俄罗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启发意义。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中国共产党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自信地带领人民开创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记者张晓东采访整理)

  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愿

  (乌拉圭)哈维尔·米兰达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中国在减贫扶贫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和贡献。

  我曾经三次到访中国,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人员一同赴云南考察。我们一行人走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考察当地民众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扶贫工作,走上富裕之路。

  受地理位置限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之前发展相对落后。我到一位60多岁的村民家做客,他告诉我,以前他的房子都是用竹子搭建的,通不上电还漏雨。精准扶贫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短短几年,他通过参加扶贫项目改善了生活:住进了新房,还有了自己的生意,孩子也上了很好的学校。

  这位村民生活的变化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当地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特色发展、产教结合的模式。我看到在半山腰,当地民众正在热火朝天地改扩建一个职业教学中心。学校针对当地的特色,开设了手工艺品制作、茶叶种植、特色旅游等一系列课程。茶叶、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特色旅游等一个个产业的形成,让当地民众摆脱了从前靠天吃饭的窘境。

  以教育带动脱贫、以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仅有效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经济收入,更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重要的是,我深刻感受到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充满期盼,人们满怀热情、干劲十足,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未来充满希望。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了当地贫困人口强烈的脱贫意愿。人民对脱贫致富有了明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参与感,我想这是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不断完善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着减贫智慧,助力世界减贫事业做得更好。

  中国的发展成绩,源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源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的扶贫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包括脱贫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坚定支持经贸、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多边合作。

  乌拉圭是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距最远的国家之一,但我们得到了中国的帮助,收到了中国援助的防疫物资。中国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充分显示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作者为乌拉圭广泛阵线主席,本报驻巴西记者李晓骁采访整理)

  国家发展规划清晰长远

  (巴布亚新几内亚)彼得·努姆

  对中国的两次访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次到访福建,第二次访问了云南和北京。我目睹了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中国人民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也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将先进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现实成果。

  农业是巴新的支柱产业,这让我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脱贫攻坚格外感兴趣。记得在昆明,一些企业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力量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我在中国访问期间还了解到,不少农村地区都走上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之路,即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实施全链条开发,精准扶贫,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还有效增加了政府收入。这对巴新的农业发展和脱贫工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2018年5月,巴新决定引进类似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合建农业产业园,并以此为平台加强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贸易、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曾有外国专家断言,巴新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合稻谷生长,但来自中国福建的菌草、旱稻种植技术打破了这一说法。多年来,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东高地省结束了不产稻谷的历史,甚至实现了稻米的自给自足。一批批当地农民通过中国开展的培训项目,掌握了摆脱贫困的技能。可以说,中国旱稻技术在东高地省的成功,为推动巴新的农业经济发展、增加粮食供给、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开辟了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6月,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菲尼图古村村民的特殊礼物。迎来旱稻丰收的村民们,专门拿出1.2吨稻谷赠送给省政府和中国专家组,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成功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中国政府仍在不懈努力。我对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充满信心。在我看来,了解中国的最好方法就是到中国看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才让中国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有清晰长远的规划,党的决策总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思考怎样做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多机会、带来更美好生活。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这包括决策机制和减贫方法。

  巴新是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太平洋岛国。我非常赞赏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与巴新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各领域合作,有力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也为巴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中国市场对我们至关重要,我期待着两国进一步加强市场联系,巴新未来能够获得更多机会,在粮食安全、减少贫困、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2-31 01:12 最后登录:2024-12-31 01: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