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国防行】唯有英雄逆火而行,来,看看大兴安岭的“生态铁军”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07月23日 14:29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逐梦生态书华章,矢志强军写忠诚。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肩负着保卫大兴安岭1067万公顷原始森林和440公里中俄、中蒙边境火堵截任务,1952年建队至今,共扑救森林火灾2300余起,被林区人民誉为“生态铁军”。
唯有英雄,逆火而行。近年来,该支队又涌现出大量的英模人物,他们身上展现的是时代烙印、精神传承和使命担当。
政工干部宝林:把党旗和队旗插到最前面
作为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副政委,宝林始终坚持把防火灭火任务摆到党委工作的中心位置,带领班子成员谋战思战,练兵备战,不断提高党委支部议中心抓中心的能力素质。
今年“5.2”扑救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中,火场山势起伏,火借风势四散蹿动,毫无规律可循,异常危险。攻坚阶段,部分战士产生了畏难心理、畏战情绪。
“把党旗和队旗插到最前面!”,宝林带领党员突击队累计扑灭火线近20公里,连续23个小时不眠不休冲锋在前。
作为政工干部,他组织官兵在向火场开进途中讲战斗故事、唱战斗歌曲,任务间隙组织挑应战、表决心和宣誓仪式,战地现场挂横幅贴标语、立党旗打队旗,力争每次火场上的宣传鼓动都要做到“短平快活”,持续激发了官兵英勇无畏的战斗热情,使部队保持了持久旺盛精力。
驾驶能手王维:沼泽沟塘地里运送兵员
支队二大队四中队驾驶员王维,入伍11年,安全行车800多公里,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1次荣立三等功。
毕拉河北大河林场突发特大森林火灾后,他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加灭火作战。林区地形复杂、沼泽沟塘地多、路况复杂,但他凭借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安全运输兵员10余次,出色完成兵员输送任务。
一次运输返途中突遇火点,火点顺风迅速燃烧至前方输送路边,如果火点得不到控制,不仅挡住前进的去路,还会借风蔓延另一座大山,更加难以控制。
王维一方面向组织汇报情况,另一方面闪电般跃出驾驶室,跳上车顶,快速启动水泵,精准向火头射水,火势得以控制。随后他又仔细清理火场,身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依然坚持反复细致清理,直至火场达到“三无”。
灭火作战回来后他还主动把自己热乎的饭菜给了体能消耗大、需要更多补充的战友李金伟,自己却顺手拿起了一包饼干就着矿泉水吃起来。
维修大拿杨加峰:改良革新10余项装备
2012年,作为业务骨干的杨加峰被抽调到刚刚组建的机械中队后,就如饥似渴地学习刚刚配发的履带式森林消防车的各类参数、性能和驾驶维修技能,撰写了近10万余字的心得体会。
他还配合中队主官研讨机械分队六种战法,极大地提升了灭火战斗能力。参与拍摄《机械分队“六种战法”研讨》录像片,借助新大纲试训契机,参与编写3种、9项、3万余字的机械分队训练教材,填补了森林部队机械分队训练无教材的空白。
他带领业务骨干完成车载水带改良、车辆携行架等10余项装备小革新。
2012年4月,内蒙古牙克石市免渡河发生森林火灾,刚刚组建的机械分队出动3台SXD09履带式森林灭火车。他积极向指挥员建议充分结合水源丰富的实际情况,驾驶车辆采取车载高压水泵直接灭火的方式迅速控制火势,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灭火作战胜利。
扑火尖兵董玉军:独自一人深入火场查火情
支队一大队大队士官长董玉军先后参加过“3.28”“5.25”“4.30”“5.2”等重特大森林火灾。
特别是在“5.2”毕拉河北大河林场特大森林火灾中,切入火线时,由干火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火借风势卷起3米多高的火浪,火线一眼望不到头,很难迅速判明火情,现场指挥员无法摆兵布阵,灭火作战行动受阻。
面对肆虐的火魔,严峻的火势,部分战士严生了畏惧心理。
危急时刻,董玉军主动请战,独自一人冲下草塘沟,深入火场。战士们都知道,他腿痛的病一直很严重,每逢天气乍寒乍暖,便痛得站都站不稳,可他在工作上忙来忙去,总是抽不出时间好好治一治。
看到董玉军消失的背影,四班长大声喊:同志们,我们跟士官长一起并肩作战。一时士气大振,风声,火声,灭火机声,喊杀声,在兴安岭的上空响了起来。
董玉军带领的勇士们如同利剑,如同钢刀,一次次地劈开了火魔的身躯。火线向前一步步地推进,董玉军的眼睛都红了,在火线前一边战斗一边指挥。
经过一天一夜全力扑救,外围明火全部扑灭。
通信技师苗中军:保障火场上指挥意图畅通
支队三级警士长苗中军来自农村,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基础概念,为了尽快适应通信信息化的节奏,他起早贪黑自学了计算机课程,抄写了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累计维修电台电话上千部,计算机安装维修600余台,为官兵家属维修家电340件次。
2014年4月30日,俄罗斯入境火导致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为了保障火场上指挥通信畅通,需要在火场周边选择高山架设临时超短波转信台。
临时架设的转信台需要利用综合测试仪对其接收灵敏度进行微调才能正常工作,可是综合测试仪远在20公里外的另一个火场,夜间山路难行,一来一回至少要8个小时。
上级命令全线发起总攻,务必在凌晨1点完成火线合围。命令无法传达到正在各个火场一线作战的指挥员,这可难坏了前指所有官兵。
苗中军临危受命,他决定采取耳听接收机接收信号声的方法找到最佳节点。“嘀、嘀、嘀……”,时间随着微弱的信号声在一分一秒地流逝。3分钟后,一声清晰的信号声让在场的官兵欢呼雀跃起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