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网

当前位置: 新闻热线网 > 汽车 > 文章页

中国自主创新能否抓住"科技重要跃升期"

时间:2024-06-16 23:39来源: 作者:新闻热线网 点击: 30 次
中国自主创新能否抓住"科技重要跃升期",

  "我国科技发展已从总体上进入重要跃升期。"在前不久召开的科技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呼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用15年时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国家进行了大量相关投入和改革,整体科技实力已经进入全球第一方阵。但是,我国科研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资金投入规模、人才创新素质、体制改革进度等三大方面都还存在很大不足,进入"科技重要跃升期"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将更为迫切。

  2006年,我国全社会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占GDP的1.4%。据初步统计,去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9.2%,有14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超过50%。

  这样的数字其实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说,按照国际上确定的创新型国家标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应达2.5%。我国近年来GDP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研发投入的增长,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并未明显攀升:2004年为1.44%,2005年为1.33%,2006年为1.4%。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各级政府大力建设公共财政的背景下,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望持续上升。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指出,这几年企业集团利润增长很快,一定要在自主创新上舍得花钱。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还有不小差距,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内涵之一就在于,投入相对较少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没有一支强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据李连仲介绍,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达到70%,目前这一指标在我国仅为30%。统计表明,中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专利,分别占总量的93%、91%、85%、69%、60%。据科技部最近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报告,我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总量第一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何没有产出相应的科技创新效益?一方面源于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创新机制有待完善,另一方面更在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总体不高。

  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不少科研人员感叹,"经历长期的应试教育后,虽然获得了高学历,但思维被牢牢地限定在考试制度的框架内,变得越来越僵化,灵感难以启发"。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是今后亟待加强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科研队伍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也束缚了创新。有的科研单位按官位大小分配科技资源,一位高校老师说:现在进行项目申请时,第一位要素往往不是学术身份,而是行政职务,"校长比处长好拿,处长比普通教授好拿"。此外,片面"量化考核"导致论文越来越多,真正有创见的却不多见,"求量不求质"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需要制度保障,我国正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微观层面,实践证明创新和收益挂钩是刺激人才潜能的有效方法。以企业科技创新著称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实行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激活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仅"十五"期间就完成各类"高新工程"课题218项。

  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仍然是一根软肋。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和创新主体,但目前不少企业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把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调查显示,在中央企业承担的科研科目中,申请专利的比例仅占24.6%,申请并转化生产的比例则更低。当前,部分领域的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提前进入高发期。对广大企业而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双管齐下,才是明智的抉择。(记者 贺大为)

  链接:滨海新区自主创新凸显区域特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滨海新区结合国家战略利益,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滨海新区政策到位,投入"大方"。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局介绍,滨海新区目前计划从建设开发资金中每年拿出6亿元,分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基金。目前,滨海新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31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7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1家,博士后工作站52家,高新技术企业186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滨海新区同时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区内聚集。滨海新区与国家开发银行首期已设立20亿元的天津滨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有美国博乐、软银等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并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滨海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滨海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先行先试,一批国家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由科技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天津共建的滨海高新区,今年将完成4.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开发建设。今年上半年,由科技部等部门与天津市共建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我国科技部与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天津市与国家民航总局共建的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均已启动。此外,中国科学院等12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天津10个产业技术开发平台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

  不仅一批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滨海新区,一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将成果放到这里转化。滨海新区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已达20多项,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将建成4~5个联合实验室和2条中试生产线,这里将成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基地之一。

  据统计,滨海新区目前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共孵育各类科技型企业434家。滨海新区先后组建了冶金、化工、汽车、纺织等9个产业技术开发平台,总投资达120亿元,其中研发项目投资94亿元。(记者 张涛)

责编:李二庆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2-22 11:12 最后登录:2024-12-22 11: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