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防哄抬肉价实行一日一报(组图) 专题:全国多地猪肉价格涨至历史最高点
5月24日广州实时肉价一览
因为中午菜价相对要便宜一些,一周没吃过肉的梁先生昨日特意在此时去市场买菜。面对10块钱一斤的猪肉,他思前想后最终转身离去。何建 摄
昨日,一超市挂出的肉价要比菜市场便宜。杜翠 摄 信息时报讯 近来肉价持续上涨,市民菜蓝子多少受到影响,低保户更是望肉兴叹。对此,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林波昨日表示,广州市物价局已将猪肉价格监测列入“一日一报”,对于正常的价格上涨政府不会干预,但对于肉贩乘机串通哄抬肉价的行为则将严厉打击。而广州市食品集团也预测,猪肉价格可能从7月份开始稳中略降。 对策 防抬价肉价一日一报 记者了解到,根据物价部门对食品价格的监测惯例,肉禽蛋等食品信息一般是采取旬报措施,在此次全国范围内出现猪肉价格上涨之后,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已经将猪肉价格列为一日一报项目,同时被列为一日一报的还有蛋类、家禽、鱼类等品种。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林波告诉记者,物价部门在全市有定点的价格监测点,同时对监测点之外的市场也进行巡查,之所以将猪肉价格列为一日一报,是为了准确把握每天的具体价格,随时掌握猪肉价格走势,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参考。 吴林波告诉记者,猪肉价格属于市场调节,政府不会直接干预市场价格,但是针对目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物价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对猪肉价格的市场巡查,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要求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让市民明明白白消费。猪肉价格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上合理上涨,物价部门不会干预,但是物价部门也在对猪肉批发、零售环节进行关注,如果经营者趁着价格上涨,互相串通,坐地哄抬价格,扰乱价格秩序,物价部门将要严查。 记者了解到,政府打击哄抬价格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3年非典时期,一些药店、商场对于板蓝根、盐、大米以及等紧俏商品坐地起价,广州市物价局对于一些商场和药店开出了20万元的罚单。 每日60吨冻肉补充市场 昨日,国有大型食品企业广州食品企业集团也拿出了应对高价肉的稳市方案。据悉,市食品集团5月份以来增加冻肉的投放量,平均每天投放冻肉不少于60吨左右,预计到5月底可投放冻肉共2000吨,与历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投放量最大。同时,集团将继续增加冻肉的采购,保障后续市场的供应。记者了解到,以往只有机关、肉食制品加工企业团购冻肉,但最近大排挡、普通居民也购买冻肉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了。 同时,该集团属下的茅山、天河两大肉联厂将进一步加强与生猪产区的沟通,及时将货源、价格信息提供给肉品批发商,保证广州市生猪货源的稳定。而旗下“皇上皇”腊味肉制品也将加大供应量,保证每天投放肉食制品(中西式熟肉制品、腊制品)不少于20吨,投放鲜鸡蛋、再制蛋每天不少于30万只,以丰富肉菜市场,稳定肉制品价格。此外,广州市肉类协会也表示,将对全市主要肉品批发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鲜肉批发价格按不高于行政管理部门调控的毛利率执行。 到超市买肉原来比较便宜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肉菜市场了解猪肉价格行情,发现肉价依然坚挺。在东川新街市,上肉9.5元/斤、瘦肉13元/斤、排骨17元/斤;在珠光市场,五花肉10元/斤、上肉11元/斤、瘦肉14元/斤、排骨15元/斤。虽然广州三大生猪批发市场的交易量下降了40%,但记者昨日看到肉档放着满满的猪肉,而档口前也有不少市民正在选购猪肉。 记者还发现,目前鸡肉、牛肉价格稳定,鸡肉零售价位在9元~16元之间,牛肉零售价格为13元左右。多个市场反映,由于肉价上涨,不少市民宁愿选择鸡肉、鱼肉、牛肉,近日其它肉品的销量也上涨了。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内多家超市,发现各类鲜肉产品价格均较肉菜市场便宜。在万家超市五羊店内,记者录得实时肉价显示:瘦肉价格为10.8元/斤、优质上肉为9.8元/斤、排骨12.5元/斤。而据超市负责人介绍,早上的肉价比下午的会贵1元/斤左右。 超市进货价低于肉菜市场,才引致价格较低?对此,广州一家超市的猪肉采购专员向记者透露,由于同城超市间的竞争激烈,即便边猪进货价飞涨,各家超市也不敢轻易涨价,“去掉边角余料后,每头生猪几乎没赚到钱了”。 据介绍,全市各大超市都是从广州市肉联厂定点进货,昨天边猪(带头带尾带内脏)的进货价已经超过15元/公斤,而去年同期最贵也不过13.7元/公斤。因为进货价高企,过去每周都会轮番做特价的鲜猪肉制品,最近也极少有超市高调低价倾销了。在万家超市内,鲜肉价格牌一片飘“白”,难觅黄色降价促销牌的踪迹,只有保鲜排骨等冻肉制品在做小幅促销。据统计,万家超市广州各门店5月份以来,尚未开展鲜肉制品的促销活动,而去年同期,鲜肉制品的促销降价幅度达到20%,瘦肉最便宜时仅卖7.15元/斤。 影响 低保户:望肉生怯瓜菜当家 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周芳)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的一些低保户家庭发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他们都不敢吃猪肉,只好精打细算变着花样改吃其他荤菜,有的索性顿顿吃青瓜。 梁叔:专等中午买平货 住滨江东路的梁先生50多岁了,有一个20岁的儿子,和一个在读小学的女儿。这是一个单亲低保家庭,梁先生早年下岗,现在只能打打零工,儿子没文化常年待业在家。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梁先生和女儿两人每月660元的政府救济金。 昨日临近中午,梁先生出门买菜。曾经多年靠卖菜为生的他告诉记者,每天有两个时段的菜会卖得比较便宜,一个是中午时分;另一个是傍晚。所以,他一般只会在这两个时段出击去买菜。他先花1块钱买了一把地瓜叶,接着走向鱼摊,绕了一圈,他来到了“非洲鲫鱼”的摊位边,“这是最便宜的鱼了,只要4元一斤”。他花5元买了一条鱼,又花了8毛钱买了葱和蒜。他说,“够了,已经花了六块八了。晚上的菜,傍晚再来买,买点鸡蛋和一把青菜就行了,要控制在10块钱以内”。 离开菜市场时,在猪肉摊旁边,梁先生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价格,“14元一斤”。听到这个价格,梁先生离开了。他喃喃自语,“已有一星期没吃肉了,这么贵!” 陈姨:日日节瓜煲粉丝 今年元旦期间,粮价高企。时报曾报道月入400元的陈秀铭一家人靠吃咸菜度日的苦日子。时隔半年,肉价创下历史同期最高,陈姨一家又是如何应对?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海珠区同福东路宝安南居乐里4号陈秀铭的家。“比起冬天吃咸菜,现在(的伙食)好些了!”记者到访时,陈姨正在“黑洞”厨房里切着节瓜,“节瓜煲粉丝”成了她家每餐必备菜。 夏季正值蔬果旺季,价格便宜,种类丰富,这给陈姨解了燃眉之急??下午到农贸市场扫一些小只的咸水鱼尾货,再到超市买些特价散装粉丝,和着青瓜就能当下菜饭了。 但提到猪肉,对于像陈姨这样的困难户来说,仍旧是望尘莫及。4月初时,陈姨说她还偶尔赶上超市做特价时,买两三两猪肉回家,到了4月底,只有偶尔开荤时,她才会盘算着到超市买些冷冻的扇骨为儿子改善伙食;但到了最近,就连超市都不做鲜猪肉的特价了,家里更是吃了一个月的斋食。“儿子抱怨天天都在吃瓜,说得我心里直流血。” 中学:食堂每月多支出万元 时报讯 (记者 祝勇) 近日猪肉价格一路飙升,不光“师奶”着急,一些中学食堂负责人也有压力。记者昨日从市内多所中学了解到,尽管买回的猪肉贵了,但食堂卖出的菜却没涨价。大多学校表示,再观望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下学期再涨价;有学校每月为此多支出上万元。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六中、广大附中、广州市七中、广铁一中等多所中学了解到,虽然猪肉价格飙升,但目前各校食堂的菜价仍未相应上涨。广大附中总务处唐老师介绍,该校每天有10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老师在食堂就餐,每天都要买七八十斤猪肉,由于猪肉涨价,如今每月比前几个月要多支出一两万元。“我们已经与校领导商量过,决定暂时不调价,怕影响学生情绪。” 据了解,目前各中学食堂也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猪肉价格上涨,比如有的食堂最近减少猪肉购买量,而多买些鱼、鸡蛋、鸡鸭等,保持营养价值的供应。也有学校表示,如果一直这样涨下去,可能下学期菜价要涨了,不然难以承担。 高校:肉菜减少 时报讯 (记者 薛冰 实习生 梁健敏)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各大高校发现,学校饭堂尚未调高肉菜价格,不过,广东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大学饭堂菜价上调是大势所趋,但最终是否上调及上调幅度还要等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批复。 记者昨日在大学城各高校饭堂走访发现,尽管肉蛋大幅涨价,但并没有对学生的一日三餐造成太大影响。 虽然价格没有上调,但是学生反映菜式有所减少,一些平时喜欢吃的菜式“出场率”都下降了。另外有肉的菜品当中肉的分量也少了。“叫了个马铃薯焖红烧肉,哪想到红烧肉只有星星点点两三块”, 校园论坛上有学生声讨,“以往2.5元叫一份叉烧还蛮好的,现在都变成肥叉了!” 有饭堂师傅透露,原料涨价了可饭菜价格不变,也只好在肉菜比例做点手脚。 面对学生不满及肉蛋涨价的双重夹击,不少高校饭堂大喊“吃不消”。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饭菜价格没有上涨,但面临窘境的高校饭堂并不排除日后价格持续上涨时作出上调,个别高校已着手申请上调饭菜价格。据悉,广东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简称伙专会)定于本月29日召开年会,研究应对措施。伙专会副秘书长王淼光指出,自从去年11月到4月之间物价平均上涨幅度为22%左右,4月之后也是稳中有涨,但是学校饭菜依然没有上涨,使伙食运作产生不少困难,因此本届年会拟呼吁对高校饭堂饭菜品种做出上调。至于最后是否上调以及上调幅度最终以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发文为准。 预测 七月份起稳中略降 吴林波表示,目前广州市的猪肉价格上涨与生猪存栏量减少,猪高热病导致猪源减少以及养猪成本提升影响养猪户的积极性影响,而在广州,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五一黄金周是肉类产品的消费旺季,过了这个旺季后,淡季的到来让一些供应商减少了供应量,各种原因综合导致了猪肉价格出现周期性的价格上涨现象。从五月以来,广州的猪肉价格上涨了1~1.5元/公斤,上涨幅度在10%左右,尚属于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属于可以控制的范围。随着商务部释放要动用储备肉的信息以及各地的生猪的存栏量增加,过一段时间应该会恢复供求。他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不如前一段那么猛了,今后涨势应该会进一步趋向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据业内人士预测,目前的猪肉价格估计会持续到6月底7月初,7月开始稳中略降,估计生猪批发价将维持在12元/公斤左右,冻肉批发价在16元/公斤左右的水平。 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全国猪肉价格基本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持续稳定的有利可图的价位,又会刺激了养殖户饲养生猪的积极性。按照母猪从饲养到产子一般需要300天左右周期计算,7月初猪源紧缺可望缓解。二是对去年饲养业影响最大的“高热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治,饲养风险大大降低,生猪饲养业逐步复苏。三是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的价格已经趋于平稳,生猪饲养成本也趋于稳定,生猪价格难以再度走高。 网友对储存冰冻猪肉的安全和口感表示担心 党代表上网解答肉价疑问 时报讯(记者 夏令)近日,广东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正在参加党代会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元胜接受网络访谈时表示,这是供求矛盾的问题。针对网友对储存冰冻猪肉安全和口感的担心,陈元胜以美国、西欧等国家举例,表示冰冻肉跟新鲜的猪肉一样,可以放心食用。 形成供求矛盾原因有三 针对猪肉价格上涨,网友提出了一系列疑问。陈元胜表示,广东主要的猪肉来源是邻省,包括湖南、江西、广西。广东还要为香港提供猪肉。另外,广东有一个传统的腊肉、腊肠产品,需要大量的猪肉用于腌制腊制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供求矛盾。 有网友问,“广东有没有储备肉啊,是不是就是放在冷藏库里储存很久的冰冻肉呢?消费者吃起来会不会口感上有影响”?陈元胜说,猪肉肯定是有储备的。实际上,冰冻肉在国际上是被普遍推广的食品。在发达国家一般没有新鲜的猪肉出售,都是冰冻的。比如说美国、西欧这些国家,他们对食品是要求很严格的,他们的肉类,包括鱼类,统统是经过冰冻然后销售。 人们不必“谈剂色变” 冰冻肉跟新鲜的猪肉一样,可以放心食用。当然如果冰冻过程温度不够产生变质的话,那是例外的情况。正常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国家对冰库都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储存食品。 另外,“苏丹红一号”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曾让人们感到不安,目前,不少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仍心存疑虑。对此,陈元胜解释说,人们不必“谈剂色变”,比如说苏丹红,实际上在一定的量的范围内,是不会伤害身体、伤害健康的。 对于添加剂,国家是有规定的。一些食品要保持半年、一年,或者是三个月的保质期,必须要加添加剂或防腐剂。这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包括认识问题。其实,防腐剂等在一定量以下是没有危害的,就像日常食用的食品一样,本身可能有一些伤害身体的物质在里面,但更多是对人体健康有好处、有作用的,关键的是要科学地分析这些食品里的营养物质,查找出有害物质。 编辑点评 肉价飞涨时政府该干些啥 卧槽马 猪肉涨价突然成为了最近最重要的头号民生事件,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涨价潮,各种说法,各种应对之策也纷纷出台。有分析原因的,有为市民支招的,甚至有百万富姐自创十元菜谱,打算向低保户们推广。当然,在这些举措中,政府的动作尤为令人关注。虽说物价部门昨天表示暂时不准备启动贮备肉,但也称,早已密切关注了市场肉价动态,正在研究考虑动用贮备肉,以保证确实吃不起高价猪肉的低收入家庭有肉吃。对此,笔者以为,政府做了该做的事,但仅仅这些还不够。 猪肉价飞涨,搅动了市民原本平静的心。人们关心肉价飞涨,除了因为担心这种涨价给自己生活带来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担心这种涨价会不会是其他农副产品涨价的前奏,并进而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应对这场肉价上涨风潮时,采取多种措施平息民众对肉价的担心是重要的,但笔者以为,对相关农副产品的市场状况给市民交个底,让市民对于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前景有个清晰了解,恐怕更为重要。因为这样最容易让市民改变对市场预期,也最容易消弭市场恐慌,减少人为因素给市场带来的纷扰。 猪肉价飞涨时,政府首先想到了低保户们,虽然还只是计划中,但这种思维惯性是值得肯定的。诚然,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风吹草动,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城市低保户和低收入者,因此,政府部门在这个时候,首先想到这些人,这是有责任的表现。但是,在这场肉价飞涨风潮中,并非只有这些人需要关注,还有更多人需要关心。比如说,那一大批市场肉档户们,肉价飞涨,他们也是利益受损者。因为怕吃贵价肉,不少人转而去买其他替代品,导致为数不少的肉档主生意锐减,日子难过。一些人为了减少亏损,只好关门大吉,对此,已有媒体报道。对这群人,是不是也应该想办法给予帮助?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减减租,或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我们要解买肉的苦,却不能忘了卖肉的痛。 还有,虽说猪肉涨价是全国性,并非广州所独有。但是,有一些城市却可以在这轮涨价潮中价格平稳,它们有什么秘诀?另外,猪肉涨价其实并非最近突发,而是早有苗头。但是,我们为何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是信息不灵,还是工作没做到位?现在虽说不是反思的最佳时候,但现在反思一下,也是避免再发生同样情况所必需的。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何雪峰 周芳(除署名外) 责编:孙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