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闻频道 来源:云南网 2017年09月21日 16:46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蒋 红 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又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高度突出强调了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性,他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党的建设系统工程得到了全方位的巩固和加强,管党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和严密。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增强“四个意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思想引领。在思想建党层面,持续性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在制度治党层面,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6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进一步作出了规定,作为对中央八项规定的拓展和深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划定了制度治党的刚性规范,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持续缓解,党内破坏规矩、污染政治生态的问题得到了严肃整治,全面从严治党在更高阶段向纵深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的四个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诫勉全党: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哪里。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党的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着力点: 进一步巩固人民立场。历史与实践均已表明: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些深刻论述,透射出我们党植根于90多年光辉历程之中的坚定自信,显示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的高度自觉。进一步巩固党的人民立场,需要我们党更好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会点上,党的建设应当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强大的领导力量和厚重的责任担当,引领“中国号”航船破浪前进,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进一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的执政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我们党作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既面临着新的发展前景,又必须应对新的发展挑战,加强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锻造一支坚强有力、勇往直前的钢铁般的先锋队伍成为了当务之急。为此,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严格把关,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进一步强调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以政治素质为核心的党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要严格进行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抓手便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和育人标杆。为此,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我们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使“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更为彰显,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不断提升。 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党的建设和管党治党是有机的统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有效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引党建领域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更加注重严字当头,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执纪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要坚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将党的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尤其是要重点防范和惩处整治“四风”中“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问题,杜绝“四风”问题以各种隐性变异的形式续存及反弹。 结合云南实际加强党的建设 在加强党的建设全国一盘棋当中,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省份,为实现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不断向纵深推进,既要坚定不移地以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基本遵循,又要善于将普遍规律转化为具体措施,不断探索和实践体现云南特色的经验和做法。近年来,云南主动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在全国率先实施“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使党的建设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基层落地生根,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其成功经验得到中央层面的充分肯定;杨善洲、高德荣、召存信等云南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也得到全国层面的宣传和认可。在我省党建工作更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云南的党建工作还需要在联系云南实际、体现云南特色、解决云南问题上下更大的功夫、进行更为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要推进党建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不竭力量源泉。云南作为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并且云南的贫困地区大多属于边境地区,扶贫攻坚工作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进一步推动云南的扶贫攻坚工作,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就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党建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党建平台、网站和媒体开展人才培训,以智力支持助推脱贫攻坚。二是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电子商务”的扶贫模式,在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培养一批引领群众参与电商创业的领路人,积极开展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村寨、乡村旅游等网络推介营销,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三是要建设完善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基础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以信息服务实现“三农”增收。通过党建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云南的党建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云南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懂汉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云南民族关系整体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各民族自身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要求有本民族的代言人在政治生活中合理反映其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就能够在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在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他们能够用本民族的语言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他们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语言风格,因此在少数民族中说道理、讲政策、做工作,群众往往愿意听、愿意学、愿意跟。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把更多政治站位高、“四个意识”强、实际工作能力突出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选拔充实到我省各级干部队伍中来,不断加强具有云南特色的党建工作,增进我省各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要强化党建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云南由于特殊的区域及地理位置,历来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在云南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高度警惕和防范各种改头换面的西方思潮对我省党建工作的侵蚀和破坏,注意防范西方反华势力以周边国家为据点,干扰和歪曲我省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党的建设永远未有穷期。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站在“四个伟大”的新高度,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系云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系云南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大委托项目“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虚化、淡化的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