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地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如同母亲留给我们的胎记,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是我们沟通情感,传承文化的纽带,更是游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江苏因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十里不同音,13个地级市各有方言,独具风格的地方曲艺,也个个精彩。 这个“十一”,乡音随行。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听听各地方言和地方曲艺的生动讲述,体悟乡音背后的家国情怀。 听南京:“大萝卜”口中的金陵雅韵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作为明朝时期的江淮官话,南京方言至今保存了很多古语,南京音其实很优雅。 南京老一代白局艺人 听无锡:曲折婉约新韵味
“小桥流水,优柔典雅”,是无锡话的特色之一。无锡方言非常古老,至今仍保留着大量中古音。和苏州话相比,无锡方言说话比较快,声调也比较高,有8个音调,平上去入,各有阴阳。 无锡市东林书院还经亭内“东林拾忆”锡剧小剧场 听徐州:古朴厚重中的“至刚至柔”
五省通衢造就了徐州方言的开放包容。普通话是比较高的平调,徐州话是降升调,先降后升。普通话说“前程似锦”,徐州话是“前程似锦”(qiān chēng sǐ jín)。普通话说“一帆风顺”,徐州话说“一帆风顺”(yí fán fěng shùn)。 徐州梆子 听常州:吴侬软语“硬朗”版
作为吴侬软语中的一员,常州话的发音相较于苏州话更硬朗,民间戏称:“宁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常州人说话。”但在常州人看来,这是一份软糯吴语里难得的直爽和坚守。 常州吟诵32位传人之一刘红霞 听苏州:以声为马入姑苏
说到苏州方言,不得不提及昆曲。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然而,昆曲虽起源于苏州昆山,但它的语音基础却并非完全是苏州方言,而是选用了南北方人都能听得懂的“中州韵——姑苏音”,这让昆曲听起来既有吴侬软语的特色,同时又能与流行于全国的官话相通。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惊梦》剧照 听南通: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
南通与苏、锡、常等吴语区隔江相望,北接江淮平原,正处于吴语和江淮官话交界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南通方言。北方文化、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开始在这里彼此交融。 南通启东碧海银沙 听连云港:悠悠古调忆乡情
连云港,古称海州,对于所有连云港人来说,充满“海鲜味”的家乡话方言是记忆的味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连连云港话中“糟糕”“不好”也被说成是“海了”。 山、海、港、岛、城相拥相依的连云港 听淮安:百花齐放的“淮平子”
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客商,不仅令淮安繁华如锦,更让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淮安人常以字正腔圆的“淮平子”自居,口语中多有“南蛮北侉”之说。翘舌音和平舌音不分,比如说“z”“c”“s”与“zh”“ch”“sh”,方言里面所用许许多多的词汇就是古语的遗存。 淮安里运河戏剧表演 听盐城:苏北话里的“软妹子”
在盐城话里,古汉语元素保留得很多,现代汉语分四个音,古汉语里面分五个音,还有一个入声,这个入声现代汉语拼音里已经没有了,但是在盐城方言里保留了很多,有690多个字保留了中原古音。 “淮乡之约”——盐城建湖·上海淮剧艺术交流展演中,上海淮剧团表演的淮剧曲目《白蛇传》 听扬州:不南不北,既南又北
宋室南迁,北方官话落户扬州;明代洪武大移民带来了大量苏州人;清代大量徽商在扬州置业安家也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语言结构,扬州方言的特点就是:不南不北,既南又北。 扬州大剧院水幕夜景 听镇江:吴语区内的“方言岛”
镇江虽然地处江南,但更具有北方的特质与风格。镇江话既有江淮方言的腔调,也有吴语的软糯,还夹杂着北方官话的味道,就像一个北方官话嵌入吴语区的方言岛。 著有《镇江方言大全》的镇江本地人许金龙 听泰州:讲究韵味的调调
今日泰州方言经过漫长岁月冲刷以后,仍有古音残留的痕迹,在中国其他方言区已经失传的一些罕见先秦词汇在泰州方言中得到完整保留。泰州方言讲究的是“韵味”,这种“韵味”在于方言中保留了古语。 泰州兴化市千垛景区 听宿迁:一板一鼓说古今
宿迁方言中既有中原官话、也有江淮官话,身处中国北方2大官话的交汇处,也是方言融合处,要说起宿迁方言,还有一个特点,那典型是“F”和“H”不分!司马迁曾评价宿迁话为“轻剽”,苏轼则评价为“促急”,代表着宿迁人率真、勇敢、进取的精神。 苏北琴书《江山春好处》,由省“五星工程奖”银奖获得者丁红丽领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