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网

当前位置: 新闻热线网 > 社会 > 文章页

传统婚恋文化需向多元化转变

时间:2024-06-13 13:34来源: 作者:新闻热线网 点击: 23 次
近日,一场在上海公园相亲角的行为艺术引起大家的关注:1983年出生的海归女研究生郭盈光举着自己的征婚广告为自己相亲,上面写了自认为可以评价自己的信息——英国高等艺术学府艺术硕士,性格独立、风趣幽默等。

近日,一场在上海公园相亲角的行为艺术引起大家的关注:1983年出生的海归女研究生郭盈光举着自己的征婚广告为自己相亲,上面写了自认为可以评价自己的信息——英国高等艺术学府艺术硕士,性格独立、风趣幽默等。但故意没写年龄。

结果,前来相亲的叔叔阿姨第一句话便是:你怎么没写岁数?你几几年的?一听说郭盈光的年纪,他们的反应都是“这么大”“你这个情况麻烦了”“勇气可嘉”……然后,转头就走了。还有一个代孩子相亲的叔叔说:“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有钱就可以买房子。女的就是房产。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为此,郭盈光在朋友当中有了一个外号:“最美郊区房”。而有的家长认为,女孩子不应该读那么多书,诸如此类。

可以说,社会上一直以来都存在对女性不同程度的物化和年龄歧视,但此类言论一出,还是引发一轮新的舆论热潮。“最美郊区房”反映了婚恋市场的哪些问题?单身女性在婚恋市场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专家对此有何看法?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最美郊区房”折射传统婚恋观

海归女研究生在相亲公园的“遭遇”,引发网友们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网友“不二期”说:“一直很不解,为什么年纪稍稍大点的女性总会被定义为是剩下没人要的。” 网友“AAKK”说:“把女孩子比作房子,不侮辱人吗?” 网友“加正F”则说:“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也有网友顺便吐槽了自己被催婚的经历。网友4XDOUBLEW说,自己28岁,“最奇葩的是我妈,她口出名言,‘你结婚吧,结婚之后离婚都没事’。她怕我被人嘲笑嫁不出去,而不是担心我孤独或者不快乐。”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话难听,但是,差不多真是这样,因为那里的大叔大妈主要就是找能生能养的,根本不在于什么思想内涵、文化修养。”

“择偶的时候,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本无法回避,对年龄的重视和歧视在择偶市场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父母代子女相亲,因为不是未婚青年本人到场,并不会考虑性格是否合适,三观是否一致,感情是否投缘。”芷慧(化名)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表示,老一辈人吃过很多苦,对物质条件匮乏有深刻的记忆,更看重物质条件是否优越,加上如今生活成本高企,他们期望儿女将来的婚姻生活不为经济困扰,所以,更多地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注重物质条件的匹配。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不敢告诉儿女是在相亲角帮他们找到的对象,担心遭到抵触。这也表明,这种过度重视物质的相亲模式是缺乏市场的,是不被认可的。”芷慧表示,相亲角的种种现象是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冲突的外在表现,我们不应该放大这种焦虑,不应该过度地渲染它的负面效应,更不宜炒作类似的片面新闻,而是应该理性地看待,正确地引导,倡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当健康的观念占主流的时候,不健康的观念自然会退场。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徐安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相亲角对于外国人来说,确实新鲜、奇特,但研究发现,相亲角其实只是为了上年纪、已经退休的父母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相亲角只是焦虑的父母们在操心,他们只代表了一部分观念较为传统的人而已。其实,两代人的观念偏好相去甚远,父母们的偏见较难影响到子女,相亲角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成功率很低。

“三高女性”如何成为婚恋场景下的“弱势群体”

和郭盈光被相亲公园里的叔叔阿姨们“嫌弃”的遭遇相似,1986年出生的杜郁(化名)在生活中,也经常被亲戚朋友说,“都30岁了还不结婚,女孩子越大越不值钱”诸如此类的劝告。

“原来也会着急,但随着阅历越来越丰富,再听到这样的话都忍不住想笑。”杜郁说,劝我早点结婚的朋友们,有的自己甚至都经历过家暴,而且,即便有的女人结婚之后很幸福,可幸福这事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且也有运气的成分,“万一我结婚了不幸福,劝我结婚的人谁也不会负责。”

“我只会在一个人回家,不敢开电视,怕看到恐怖片;加班晚了,回家进电梯害怕,这种时候才会想找一个男朋友。”杜郁坦诚地说,参加工作这些年来,自己真诚地对待每一段感情,但真的没有遇到合适的。

因此,杜郁学会了不把催婚当回事儿,而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工作和自我提高上。现在,杜郁已经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经常忙得一塌糊涂,闲暇的时候则尝试健身、充电等有益身心的事情。

无独有偶。毕业于名牌大学、身高165厘米,形象气质特别好、穿着也很有品位的依梅(化名)也觉得自己之所以37岁还单身未婚,也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依梅在一家媒体单位工作,收入稳定,工作能力强,经常被领导派往全国各地出差。即便如此,依梅对相亲这件事总是积极以待。

“我对另一半的要求就是,精神上,三观合;经济上,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不要比我自己过的还苦呢就得;外观上,不影响我的下一代就行。”依梅对记者说,然而,要找到几方面都合适的,太难了。

“现在的男人,比女人现实多了。不管在经济上、学历上、性格上,还有家务能力上,都对女人一堆要求。”依梅坦言, 比如在媒体工作挺忙,约会的时候,接个单位的电话或者微信,他们就会说,你这么忙,以后怎么照顾家,怎么照顾孩子?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对方只是要找个全职太太或者全职保姆?然而,他还需要你工作,分担他的经济负担,不可全职……

“其实,现在还单身的大龄女性,无论从职业、经济、还是能力等方面,条件大多数并不差,或者说,有的还很不错,只是年龄大了,能和她们匹配的男人基本都结婚了。但大龄单身男正好相反,大多是性格、三观、能力等条件相对没有竞争力,很弱,或者就是‘浪子’,所以,造成了女生没有好的选择。”依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有感而发,与其找个看着就添堵的,还不如不找。如果大龄单身女青年条件比较差,那么她就很容易降低心里预期和标准,找一个差不多的,相反,越是有能力的,或者有一定条件的单身女性,越不想找人凑合。“何必找一个人来拉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呢?”

“从婚姻市场理论看,城市里的‘三高’女性择偶难,而农村里的‘三低’男性多。”徐安琪说,这主要还是我国传统婚恋观中“男高女低(年龄)”“男强女弱(条件)”“男外女内(分工)”的择偶观念在作祟,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形成“梯度匹配模式”,如此,婚配模式下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条件特别差的“丁男”和条件特别好的“甲女”无辜地成了婚配场景下的“弱势群体”。

应支持倡导婚配模式多元发展

所以,虽然父母也会不由自主地着急她的“终身大事”,但依梅会和他们沟通:首先,自己没有不结婚的打算。其次,婚姻不是着急就行的,如果遇不到对的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会有更多的问题。婚姻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个人生模式的起点。

在徐安琪看来,婚恋场景下的结构性矛盾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日本、新加坡等都经历过,但从政府层面成功干预不仅为数不多,也实属特例,很难效仿。比如,新加坡为了扭转国内大多数男性不愿迎娶学历相当的女性、而大学毕业女性近三分之二独处的趋势,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顶着失去民意支持的风险,坚持数年,向全国发布科研报告,宣讲“父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决定学习成绩优秀与否的关键”这一论断,呼吁其国民崇尚学历相当的婚姻观和高知多生的优生观。在一系列“优生优育”特殊待遇的引导下,终于说服其国民重新做出了更明智、更科学的选择。

徐安琪认为,目前我们国家解决女性“脱单”,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旧有的婚恋文化,支持与倡导婚配模式多元化发展。如果不改变,可能真的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回答可能听上去有点软弱无力,却是解决该问题的不二法门。”徐安琪说,我们需要反思,难道个人做出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选择,或者愿意接受“男低女高”、“男主内女主外”的婚配、家庭分工结构,就不合标准吗?现在,不少家长确实仍固守传统观念,但年轻一代已有较大改变,对高学历、高收入未婚的女性来讲,她们极有可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经济地位,创造、倡导出一些全新的社会观念、生活方式。抑或,这也是我们改变整个社会旧有婚恋观的一个契机,也未可知。

“我个人觉得,能否形成对新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关系模式的允许度与宽容度,将成为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表征之一。”徐安琪说,不过,对于“三高”女性未婚多的现象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30~34岁未婚女性只占5.4%。终身不婚率,即50岁仍未婚的更仅为0.4%。即使今后晚婚和未婚男女会增加,但不少人是自主选择晚婚或者不婚,婚姻只是选择之一,而未必是必须的选择。

“结婚是生活,不结婚也是生活,只不过各自生活内容的重点不同罢了。”依梅说,结了婚就过好两个大家庭和一个小家庭的日子,不结婚就过好自己。在对的时间,遇到一个对的人,恰好互相喜欢,又有时间谈恋爱,然后,有勇气结婚,这是很大的幸运和很小的概率。(记者 宋利彩)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2-22 16:12 最后登录:2024-12-22 16: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