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举行“促进深圳和谐社区建设”专题议政会 让社区成为温暖和谐的港湾 深圳商报讯 20日下午举行的市“促进深圳和谐社区建设”专题议政会,在市政协副主席余晖鸿简短而精彩的主持中开始。19名政协委员围绕着如何促进深圳的和谐社区建设,做了简短、生动、详实的发言。另外8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报告。市委副书记白天、副市长梁道行和市政协副主席姜忠出席了专题议政会。 加快社区建设立法 今年新增补的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祖玉琴第一个发言。她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现有612个社区,有900万常住人口居住。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她建议,要加快社区建设立法进度。目前,市民政局与深圳大学法学院合作,正在调研起草《深圳市社区建设条例》初稿。建议市人大、市法制办能够提前介入、参与、指导,共同促进社区建设法规的出台。要继续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居委会与集体股份公司脱钩;推进居委会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在社区设立联系点,建立人大代表与居委会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定期到社区接待群众信访。 建立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市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副主任、佳宁娜(深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鸿铭建议深圳借鉴香港沙田社区的经验,科学地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私营医疗机构,给市民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一是要增设面向低收入打工阶层的平价医疗服务机构。二是兴办高端医疗机构。三是创办更多的专科治疗、康复机构。组建医科大学或在深圳大学内增设医学院,并兴建与之挂钩的教学医院。 为社区服务提供政策优惠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副主任高华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召开一次全市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会议,就社区综合建设和管理等相关问题制订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条例,指导全市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尽快设定我市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既科学又易操作的标准和要求。 香港沙田区议会副主席彭长纬表示,社区服务多数属于微利甚至义务的项目,政府应根据各个不同项目的实际,给予资助和税务减免。同时,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队伍,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和民众参与力度。开办社工培训机构,大学也要开设社区专业。 民革深圳市委原秘书长姚小平说,按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1%计算,深圳户籍的老人约20万人,加上投靠在深圳工作子女的老人也已超过20万人。但深圳目前没有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与青年人都能接受的养老模式,各社区社康中心的工作职责中应有配合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项目,并做到有专人或兼职人员分管,对老人建有健康档案与医疗记录。 领导回应 明年八成居委会直选 在市“促进深圳和谐社区建设”专题议政会上,市委副书记白天、副市长梁道行在听取了委员的发言后,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委员对深圳社区建设的关心,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出台相应措施,在今年的工作中大力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白天首先介绍了深圳和谐社区建设的情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市区两级建立了相应的办公机构,并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纲要(2005~2010年)》等法规。二是改革创新理顺了社区管理体制,重点研究实行了居委会与股份公司分离与社区工作站分设的新管理模式。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市区两级政府从2002年起累计投资13亿元用于社区服务站、社区信息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四是严格准入,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五是积极探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开展特色服务。六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七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等活动。八是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全市有228个社区被评为市区级“六好”社区。 白天指出,社区建设在发展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要专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不足之处开始。通过开展建设和谐社区,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让群众生活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社区中。 梁道行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20多年来不断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方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白天副书记任组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重大决策,例如深圳社区实行了居站分离、一站多居等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省委省政府即将在深圳召开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但是,因为社区建设是一个新事物,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的不完善,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感谢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我们要认真消化吸纳,把深圳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一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一是抓紧社区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把现在的新模式法律化。二是加强居民委员会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到2008年实现居委会直选达到80%。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降低门槛,让民间组织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四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针对年轻人、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五是大力扶植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 相关链接 盐田创出社区管理新模式 盐田区委区政府创建具有盐田特色的“居站分离”模式,率先实行社区居委会全面直选,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入围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过去的居委会是政府的‘腿’,现在要做服务居民的‘手’,选民的一票是信任也是压力,促使新型社区居委会努力为居民办好事、多办事”。前年在盐田区进行的“居站分离”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直选中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被居民直接选中的“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锦涛这样表示。 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在“居站分离”的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后,积极充当居民的代言人、权益保护人,架起了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记者在该社区采访时了解到,通过开展“一个社区至少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活动和建立“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三会制度,使社区居委会自治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据东和社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工作平台,主要承担政府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事务,解决了以前既当政府的“腿”又当社区居民的“头”的角色错位、职能矛盾和严重行政化等问题,能够放开手脚去落实政府职能部门交办的事情,改变了过去怕丢选票、怕得罪人的被动局面。同时,规范了政府工作进社区的程序和要求,改变了过去政出多头、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奔命的状况。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聘、聘任,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从自治组织的人员变为参照事业单位管理的雇员身份,工资待遇和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作队伍更加稳定。在工作和作风建设方面,社区雇员既要接受区、街道的月度量化考核,同时还要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评议。 社区“居站分离”体制的设立,社区工作站不仅可以全力投入完成政府进社区的工作,还可以积极协调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开展工作。 “居站分离”后政府同样得到了“实惠”。据盐田区有关部门统计,“居站分离”后,政府减少了对社区工作站的行政开支。改革以前,行政化的社区居委会,每年需市区部门多头、重复下拨经费,大约1800万元。改革后,社区工作站的各种经费统一纳入街道办事处作为部门预算,每年支出减少了600多万元。其次,培育了新的社会组织,间接降低行政成本。让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组织解决过去政府负担的一些事务,对社区服务等公共物品实行政府购买,既提高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产出率,又丰富了服务种类。 责编:郭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