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萧山现代社区建设推进“大平安”体系构建暨红领物联“一心两会”现场推进会上,该区正式向全域推广红领物联“一心两会”治理体系,即物业管理中心、物业联席会、业委会联席会,警力、物业、业主“三根线拧成一股绳”,以红领物联的党建品牌为统领,打造区域性实体化运作的物业管理载体,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全力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大平安”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标志性成果。 破解普遍治理难题 从顶层设计构建体系架构 物业管理在我国的时间不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事物。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住房商品化的快速推进,物业管理逐步发展壮大,渗透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全流程,已经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石。同时,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迈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居民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属性转变越发明显,物业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较为敏感的“末梢神经”,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物业管理却存在一定难题。 今年1—7月,萧山区物业主管部门平均每月受理物业类问题约170余个,往年更是达到了近3000件每年。众多数量的问题,多数因物业管理存在不成系统、不成体系、碎片化等短板而产生。“由于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城市改革发展进程。”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是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作为浙江全省唯一一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区,萧山区如何依托现代社区建设和“大平安”体系构建去完善物业管理,让问题纠纷不出社区,甚至不出小区?“我们认为就是要突出物业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代社区建设中,萧山开始探索搭建一套严密有力的体系架构,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以实战实效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萧山样板。 不仅如此,居民对幸福场景的现实需求,也要求探索一条助力现代社区长效运营的浙江路径。现代社区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完成只是社区全生命周期的新起点,后续的可持续运营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城市发展进入由“量”到“质”的转型阶段,政府主导、多元协商的实施路径,已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必然趋势,也为开启现代社区长效运营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重塑物业管理体系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转变 “一心两会”究竟如何发挥作用? 走进试点的盈丰街道警民邻里中心,有一个名为“义警联盟”的办公空间,这里是盈丰街道“一心两会”的集中办公场地。平常,一旦盈丰街道派出所接到警情,就会通知这个实体化运作机构,然后在警情点位附近的物联会、业联会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介入,等待民警现场处置。 “盈丰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融合型街道,社会治理的难度较大。”盈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盈丰有20万人口,其中14万是新杭州人。面对各类纠纷与警情,物业联合会具有人熟、情况熟等优势,在“一心两会”的推动下,物业人员成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久前,钱江世纪公园内先锋河有游客落水,派出所接到警情后马上联动钱江世纪公园物业,保安在民警到来前便迅速找到落水人员并施救。 “可见,抓住物业管理这一环,就是抓住了推进‘大平安’体系建设的牛鼻子。”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心两会”能够引领激发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发挥平安建设作用,社会层面源头守护、风险防范的参与力量得到了有力补充。同时,针对当前面临的小区业主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治理需求,物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也需要不断延伸和拓展,“一心两会”就能够提升物业管理的专业服务能力。 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型,原本局限在一个小区内的物业管理体系被彻底重塑:纵向上,紧密区、镇街和社区之间的三级联动;横向上,强化政府与物业和业委会之间的三方协同。由此,合力破解社会治理中“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难题。 这种被重塑后的物业管理体系,将实现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效能的迭代升级,推动物业服务保障社会民生,继而有效提升居民群众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 红色引领全域推广 打造“大平安”标志性成果 “‘一心两会’治理体系是萧山践行‘民呼我为’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萧山样板。”萧山区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当前萧山正在全力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群众叫好的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样板,而“一心两会”的体系搭建和运作机制,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属地镇街为主导,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打造“党建统领、三级联动、多方协同、群众参与、制度保障”的物业管理新格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全力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大平安”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标志性成果。 在党建统领下构建“一心两会”体系。据介绍,各个实施镇街的党组织将落实抓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党建的属地责任,持续深化党建统领下的三方协同机制,涉及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重大问题,将积极发挥社区(小区)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多元参与、共同协商解决。 其次是强化协同打破“围墙意识”。区级层面,由住建、公安牵头,进一步厘清物业管理活动中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构建部门间参与交流的平台,共同研究相关政策、防止出现“没人统、没人管”的情况,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镇街层面,强化属地责任,完善“一心两会”运行体系,形成以小区党组织领导统筹,物管专员常驻牵头,派出所、大综合等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小区微治理模式。 再次是各镇街支撑实体化运作。不仅从资金、人员和制度上确保物业管理体系运作,还要不断提升物管中心、物联会和业联会三方协同共治的知晓度、辨识度,打响萧山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原标题:《萧山区:在现代社区建设中打造“大平安”标志性成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