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缺位导致悲剧 谁来医治病态追星?
近日,媒体一直包围着这家人。
杨丽娟只有小学毕业证 拿什么拯救你 杨家母女 核心提示 疯狂追星13年,追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杨丽娟事件发生后,大家面对杨父的死,都认定他女儿“不正常”,甚至有“家族偏执遗传”。可是媒体和公众除了把他们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有没有谁能真正走进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的焦虑?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消费”杨丽娟的悲剧时,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呢?公众、媒体、社会应该做些什么,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杨家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让依旧沉迷于狂热追星的青少年能够警醒……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在深圳和杨丽娟母女整整待了两个半小时。其间杨丽娟会突然痛哭爸爸,会突然发怒用饭盒砸记者,还偶尔喃喃自言自语说“我无法面对我自己”;她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观点,别人对她的建议,或是问话,她不表示接受或是反对;她不停地说,她不想再接受采访,可一听到手机响,她都会接听,告诉媒体她的住处,见到媒体的她,精力反而更好。 杨丽娟知道对媒体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但她很自我,她和她的父母都一直生活在一个只有自我逻辑的世界,外界对她的建议根本就是“胡言”,这可能是杨丽娟家庭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文/记者刘畅、王纳 图 /记者邱伟荣、王子恒) 杨母:对女儿的坚持精神我感到骄傲 坐在靠窗的凳子上,杨母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太累了,我不想再重复以前的事情,社会把压力都压在我女儿身上,现在压力应该给刘德华一点”。“他们不知道,我们一家是垂死挣扎来到这儿的,这么多年来给华仔写信、寄快递,这么多年的辛苦,我女儿和其他歌迷是不同的,我们的付出远远大于刘德华其他的歌迷。”杨母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来,不仅是金钱,还有女儿这么多年坚持的精神,孩子垮了,我们两夫妻也会垮的。” “对女儿的这种坚持精神,我感到骄傲、佩服,对女儿的付出我感到心痛,卖房子是小事,关键是付出的心力,现在我们的心整个都破碎了。”杨母说,她是1953年出生的,只读过小学3年级,14岁时她母亲就去世了,她一直没工作。身为女儿的妈妈,就应该支持女儿的想法。她说,为了圆见刘德华的梦想,杨丽娟初二下学期就没读书了。她认为,“读不读书是孩子的命”,所以她没有想过要去引导孩子继续读书,去像其他人一样正常毕业,参加工作。 “这么多年来,为了见刘德华,你们四处跑,你腿都摔断了,也没觉得难?”“没有,腿断了,我们不觉得难。”杨母快速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杨丽娟:你们都是刘德华的说客 这时,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不停接电话的杨丽娟走了过来。 至于接下来的打算,杨丽娟站着有些盛气凌人地对记者说,现在她的想法变了,“爸爸是第一位的,刘德华应该首先去见见我死去的爸爸,纪念一下爸爸,接下来,我还要再单独与刘德华见面一次,完成爸爸的遗愿,这次单独见面我要说完我想说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我觉得这时间不长,事情都到这份上了,爸爸连命都搭上了”。听到这,一旁的杨母看着女儿,再次对记者说:“你看女儿对爸爸,我真的佩服我女儿!” “那你准备和刘德华说什么呢?”记者问。“我会把爸爸的遗书给他看,我还会把我这些年来写给他的信给他看。”停顿了一下,杨丽娟说:“我觉得我太真诚了,是以前有些媒体在乱说。” 杨丽娟说:“我不是嫁给他,我没想过,对他的感觉,就像大哥哥,又像家里的一员。如果刘德华不是公众人物,想不想见他,那就不一定了。” 现场状况:杨丽娟突然发怒突然痛哭 见到媒体,杨丽娟一直很激动,从早上开始,她们母女俩也一直没怎么吃东西。为了缓和杨丽娟的情绪,记者终于把她劝着坐到早就点好了午餐的小桌前。见她情绪缓和了点,有记者轻声问了句:“那如果刘德华真的有事不能见你,亲笔给你写一封信,行吗?”“叭”的一声,杨丽娟迅速转过身,将手中的饭盒砸向在场的媒体记者,还将口中的饭吐到了正对着她的那名记者身上,并大叫道:“我就知道,你们都是刘德华的说客。” 现场的记者被杨丽娟这种突然发怒的状况吓了一跳,但考虑到她刚刚丧父的情绪,一旁的记者没有说什么就开始收拾撒了一地的米饭。满脸怒气的杨丽娟对着正在收拾的记者说:“就是你,一开始就看你在笑,你,嗯,先收拾吧。”一副自我的模样。 下午3时30分,杨丽娟突然开始大哭起来,并对着杨母,口中不停喊着“爸爸,我怎么办啊”,最后她自言自语道“我哭妈妈会伤心的,不哭了”。马上,她就擦干了眼泪,开始接媒体打来的电话,以及接受陆续赶来的媒体采访。 杨丽娟告诉记者,香港警方告诉她,杨爸爸的遗体会在两周之内安放到香港的公墓,每年清明,杨丽娟可以来香港祭奠父亲,5年后才能提出申请将父亲的遗骸运回家乡。至于接下来要做什么,杨丽娟只说“不知道”。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