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举行的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梁朝伟、李安、汤唯、王力宏、陈冲(从左至右)参加电影《色·戒》的首映式。 张艺谋担任评委会主席多部华语影片角逐金狮处处中国元素却遮不住实际尴尬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尊为主席的马克·穆勒向章子怡行了一个单膝跪地的绅士大礼,世界一惊;今年的威尼斯,马克·穆勒只是评委会“主帅”张艺谋亮相时伴其身旁的一个陪坐,却也一脸安然。马克·穆勒喜欢中国、偏爱华语片,这谁都知道,但是当中国影人频频走上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时,难道我们就真能安心陶醉,以为电影之途就是如此简单?审视威尼斯电影节,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现状并不轻松。 ■提问一:威尼斯电影节是福地多亏马克·穆勒? ■现实: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厚积厚发"威尼斯显然是中国电影一个好去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曾经留学中国读到博士,对中国电影格外偏爱,去年,当章子怡身着大红拖曳低胸长裙亮相威尼斯电影节时,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先生情不自禁地来了个单膝下跪这种极绅士的欢迎礼,一时间“下跪事件”更成了全球皆知的“威尼斯偏爱华语电影”的证据。今年的威尼斯进入隆重的75周岁,丽都岛上更是多了些华人面孔,张艺谋、李安、陈冲、梁朝伟、王力宏、汤唯、杨紫琼等人已经闪耀登场,《色·戒》也已经打响了华语片的头一炮,以至于看着红地毯上神采奕奕的熟悉的面孔,有内地记者开玩笑道:“怎么觉得像是在参加金鸡百花?”如此盛景看上去确实让人心里挺得意,就差把威尼斯电影节当成是自家的节日了。 有人认为中国影片在威尼斯的表现靠的是提携,认为马克的帮助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按照李安的话讲,这是“双方”的事情,“华语影片处于千载难逢的上升时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马克·穆勒对于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华语片能够夺得荣耀也不是他一厢情愿就能做主的,还要靠华语片自己过硬才行。” 中国影人在威尼斯获得的荣耀可算不少,有关专家认为,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风头之劲,不是偶然的,是“厚积厚发”的结果。细数起来,张艺谋靠《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片得过两个金狮、一个银狮,成为历史上获得威尼斯殊荣最多的导演,此次荣登评委会主席的职位,在此之前,巩俐已经接手过这个帅印,而她也曾凭借《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封后,演员夏雨、导演张元、田壮壮,李安、侯孝贤等也都受到威尼斯奖项的鼓励。而去年的威尼斯,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夺得金狮这个大惊喜,《马背上的法庭》也获得了非竞赛单元大奖,这些奖项不能靠马克·穆勒一厢情愿地给予。 《电影》杂志社总编辑赵葆华认为,威尼斯电影节注重艺术上的创新和坚守各民族的文化身份,鼓励各国的参赛作品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中国的获奖电影表现的正是自己有特色的东西,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中国乡村,《三峡好人》中的三峡移民,《悲情城市》对那个时期台湾的刻画,两者的定位相互契合,使得威尼斯电影节和中国电影惺惺相惜。 其实不止威尼斯,中国电影近年来在几大电影节上的战绩越来越猛,参加国际电影节、在国外举办中国电影展等方式,已经成为持续推动国产电影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据了解,2006年,国产电影共在3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8次影展,共展出影片480部次,其中27部国产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44个奖项,所获奖项比2005年多了12个。 ■提问二:威尼斯狂刮中国风,华语影片国际风光? ■现实:华语片知名度还需要提升丹麦人黛娜看完《色·戒》之后,兴奋地问记者:“你是中国人吗?《色·戒》非常棒,那里面说的是普通话吧?你们平时也是说普通话吗?”随后细聊,黛娜承认自己对于华语电影所知甚少,提起中国导演和明星的名字还是张艺谋、巩俐、章子怡,明显有待“知识更新”,相对来说她近年来倒是看了不少韩国电影。 记者在威尼斯进行中国电影知名度的调查时,发现很多人虽然能够准确说出“巩俐”的名字,但提起其知名代表作却是《汉尼拔再生》、《迈阿密风云》和《艺伎回忆录》,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对于将巩俐送上威尼斯影后的《秋菊打官司》却一个劲儿地摇头,而这对章子怡也是同样,人们知道的是其出演的《尖峰时刻2》和《卧虎藏龙》。 有一个细节也不得不被关注一下,《色·戒》在放映后召开全球记者会,记者们把问题还是抛向了导演李安,而对于闻名亚洲的梁朝伟却很冷落,在中国影迷心中已经是闯荡好莱坞、走上国际化路线的陈冲则根本无人提问。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电影的知名度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地走出去。 其实,中国电影已经在国际上走得不错,也许只是走得还不够远。“走出去已经是个趋势,”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说道,“毫无疑问,这跟中国的发展有关,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在电影领域也有投射。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在精神需求上期望更高;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关注。” 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以《本能》而知名的导演范霍文对记者表示,尽管他对中国电影了解不多,但他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半的作品。而投入金狮角逐的昆汀对于中国电影也不乏认知。而美国记者刘易斯也告诉记者,中国电影在美国正在普及,“开始美国很难区分第三、第四和第五代中国电影人的作品,而现在他们从电影本身以及电影艺术家们那里看到了戏剧性的进步。” 国产影片走出国门的步伐确实在加快,海外影响呈现逐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年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影片数量和奖项数量最多的一年,国产影片外销收入达19.1亿元人民币,共有73部国产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发行放映和在电视台播映。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开始打入国际主流市场,是国产影片质量提高和国际合作深入的结果。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产影片的“活动范围”还比较集中在亚太地区,在北美、欧洲等地的影响力和销售还需要下大力气,此外,国产大片现在有能力和实力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而中小成本制作影片需要迈开步伐走出国门。 ■提问三:中国电影已经能够和好莱坞对抗? ■现实:中国电影踢“世界杯”还不够功力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出现了中国军团与好莱坞代表团对决的局面。该届电影节因为一下吸纳8部好莱坞电影参赛而被指“好莱坞化严重”,而中国影片强大的参赛阵容因此被寄予厚望,很多人都会在心底暗暗期望:“最好中国影片能够灭灭好莱坞无处不在的风头。”但是,当红地毯上美女如云的时候,放眼望去,舒淇、汤唯、陈冲、林熙蕾、周韵等构成的阵容与好莱坞明星查理兹·塞隆、苏珊·萨兰登、凯特·布兰切特、朱丽安·摩尔等谁更引起影迷的惊声尖叫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正是电影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某位电影导演在谈到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差距时曾经拿电影和足球作过一番比较,他说:“大家都看了世界杯,中国队打得特别绝望,而日本、韩国队进步很快,但是,如果电影也有‘世界杯’让大家硬碰硬的话,你们会发现,中国电影与一流水准的差距。”虽然中国电影的技法在进步,但是,这话可谓是点到了中国电影的痛处。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美国导演带来了《伊拉谷迷踪》、《洁版伊拉克》等影片,这些影片表达了美国电影贴近现实、注重思考的一面。导演带有对于现实和人性命运的大思考,思路宽阔。而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导演和主创在整体上还难以掌控如此有深度的电影题材。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表示:“近几年,华语电影在商业片方面有一些探索,但从艺术角度说,进步并不大,有力量的电影并不多。即使是艺术性电影,现在大多表达的是一些比较表层的个人经历和个人感受等,影片包含的人性深度和历史深度都不够。” 再来比一下硬指标,美国的票房大概是95亿美元,中国是26亿人民币。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的出口额在所有出口产品中已位居第二,仅次于航空产品。当时,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片共占88部,稳稳占据垄断地位。2000年后,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超过了航天航空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现在,全世界上映的电影大约有85%是好莱坞制造的。 虽然从本届威尼斯来看,《太阳照常升起》、《色·戒》都开始积极向外推销自己,中国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举止也越来越从容和得体,但是在包装和营销电影的问题上,中国电影还是有点像刚刚学会化妆的小姑娘,比如去年的戛纳电影节,《X战警》用与影片配套的色彩和造型装点了一幢豪华酒店的整个大楼,甚是引人瞩目,而且对于影片的各方介绍资料详尽,而中国电影在材料上有些粗糙,以至于有部知名影片在推销自己时甚至印错了联系人的电话号码,这种电影公关能力的缺乏也不是一次两次电影节便能学会的。 ■提问四:火了威尼斯能够提升票房? ■现实: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好货不断。《色·戒》目前在威尼斯电影节已经成为了谈论中心,《太阳照常升起》也是期待的焦点,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得不被反复提起,那便是,华语片在海外屡屡获奖,成为国人的骄傲,但这些电影在国内上映时,却往往成为票房毒药,这一点在文艺片上尤其突出。有人细算过8部在海外获奖的国产文艺影片票房总收入不足1000万人民币,仅相当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类商业大片一天的票房成绩。比如,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青红》是300万元,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票房为300万元左右,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我们俩》和《泥鳅也是鱼》只有区区100多万元的票房,另一部获奖影片《十三棵泡桐》和在蒙特利尔电影节夺得评审团大奖的《雪花那个飘》更是无缘大银幕,目前电影节获奖电影中,创票房较高纪录的是在柏林电影节捧得银熊的《孔雀》创造的780万元票房。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电影的一把标尺,但由于中国电影的获奖作品多为风格显著的艺术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上通常难有大的作为,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电影名称来概括这类影片———“电影节电影”。 相对来说,在美国,尽管是商业片横行的市场,奖项却能为偏文艺的影片增加票房,像《通天塔》在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片之后,它的票房在一周猛涨了500个百分点。《女王》票房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尹鸿教授表示,“电影节电影”本身没有问题,可惜在国内,电影节与影片的营销最终是脱节的。而且,目前的问题是在中国这个电影大超市里好货经常断档,大部分时间没有好的电影供应,偶尔出现的精品不足以让人们养成看电影的习惯,这样就算柜台再漂亮人们也会觉得没有必要进去。尹鸿说,中国电影市场不能像“抽风”一样,一阵一阵的,毕竟一两个好片子在国外获奖不能撑起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 此外,中国电影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自家门里好好解决一番,尹鸿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多数电影的艺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制作水平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电影不仅制作质量低下,而且电影观念陈旧,叙事方式老化,题材和类型单一,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依然不足。 再来比一下硬指标,美国的票房大概是95亿美元,中国是26亿人民币。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的出口额在所有出口产品中已位居第二,仅次于航空产品。当时,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片共占88部,稳稳占据垄断地位。2000年后,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超过了航天航空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现在,全世界上映的电影大约有85%是好莱坞制造的。 虽然从本届威尼斯来看,《太阳照常升起》、《色·戒》都开始积极向外推销自己,中国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举止也越来越从容和得体,但是在包装和营销电影的问题上,中国电影还是有点像刚刚学会化妆的小姑娘,比如去年的戛纳电影节,《X战警》用与影片配套的色彩和造型装点了一幢豪华酒店的整个大楼,甚是引人瞩目,而且对于影片的各方介绍资料详尽,而中国电影在材料上有些粗糙,以至于有部知名影片在推销自己时甚至印错了联系人的电话号码,这种电影公关能力的缺乏也不是一次两次电影节便能学会的。
李安与汤唯背靠背,绽放灿烂笑容 ■提问五:一个李安或者姜文就够了? ■现实:中国电影至少需要30个李安威尼斯电影节似乎能够给中国电影一个假象,那就是中国电影在海外已经打了翻身之仗。但是作为向海外表达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的国产电影并不能让人满意,更何况中国电影现在的压力非常大,外国导演已经开始和内地导演抢题材,中国自己的电影创作队伍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告诉记者,美国著名导演奥立佛·斯通曾经来商谈描写云南知青生活的选题,而另一位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也对中国题材的剧本感兴趣,要拍摄《大醉侠》。外资已经开始关注中国题材的电影,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人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可惜的是,外商除了带资金和买剧本外,他们也带了大批自己的创作团队,而不是采用国内的管理人员和国内的导演和演员。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在和中国影人争题材和创意。 中国电影需要自己的力量。此次,保罗·哈吉斯带来的《伊拉谷迷踪》被马克评价为:“预言未来电影地震的片子,”哈吉斯可谓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新生力量,由他身上可以看到美国电影人的成长非常迅速,相比之下,中国自己的电影新生代力量冒头太慢,而中国电影要成长,“新鲜血液”的补充非常重要。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对记者说:“中国电影要发展,至少要有30个李安这样的导演,我们还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票房号召力的男女明星,他们才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目前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李安、吴宇森基本上都回来了,他们爱中国电影,他们拍中国电影比拍好莱坞电影更加得心应手,但是中国电影除了需要大量的中国的导演、摄影师、演员等来保护中国的文化外,还缺乏视野宽阔的制片人,他们懂得如何选择题材,如何包装导演和演员,对于一部电影的前途起决定性作用。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太阳照常升起》的国内发行方保利博纳老总于冬也感受到了一种紧迫,他之前也去了戛纳电影节,感受到国产电影在海外发行的压力,并发出本土电影需要崛起的呼吁。“今年戛纳电影节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全球许多大市场的本土电影崛起了,尤其是大商业电影的崛起。”于冬介绍说:“法国本土电影去年的崛起非常明显,产量超过200部,他们甚至可以拍到投资8000万欧元以上的大制作。比如,法国正在拍一部二战题材电影,由苏菲·玛索主演,讲述5个女间谍刺杀一个德军特务的故事,这是戛纳电影节上国际销售最好的电影。” 作为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于冬感受到了德国电影、英国电影、俄罗斯电影等国家电影产量和质量均在飞速提高。“他们有了强势本土电影,这必然让中国电影面临海外销售的困境,很多国际买家说,用同样的价钱可以拍三部本土电影,何必花钱去买别人的电影,可见中国电影自我力量的强大是多么重要。” (肖扬) 责编:王玉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