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网

当前位置: 新闻热线网 > 娱乐 > 文章页

阔别五年,这位影史前十鬼才导演的新作终于来了

时间:2024-06-14 20:17来源: 作者:新闻热线网 点击: 55 次
昆汀,比起这些电影,我更担心你看新闻。电影可不会伤害你。 -《电影狂想》 提到“电影鬼才”,第一时间你会想到谁? 在所有可能出现的名字里,有一位堪称独树一帜、无

在所有可能出现的名字里,有一位堪称独树一帜、无可取代。他是影迷的偶像,也是大师的偶像。

他就是“暴力美学代言人”昆汀·塔伦蒂诺。

说着“再拍一部电影就退休”的他,在2019年《好莱坞往事》上映之后就一“鸽”再“鸽”。

当然,他没有闲着,而是潜心准备着自己的第一本书。如今,这位电影鬼才的个人回忆录《电影狂想》终于震撼登场!

[美] 昆汀·塔伦蒂诺|著

覃天 / 邱文浩|译

未读·艺术家|出品

01

培养昆汀式美学,“从娃娃开始”

你是从哪部电影、哪个镜头爱上昆汀式美学的?

是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的《低俗小说》里影史留名的“扭扭舞”?

是《杀死比尔》中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那抹黄色?

还是首部长片就技惊四座的《落水狗》?

虽然昆汀到目前为止只拍了9部长片(距离退休只差最后一部),但他浓烈、夸张的个人风格——非线性叙事、被血浆和残酷镜头裹挟的暴力美学、话痨艺术等等——被历代影迷津津乐道。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影迷爱上昆汀的原因,大概会是“爽”:直面暴力的“爽”、离经叛道的“爽”、不可一世的“爽”。

要说到这种美学风格是如何炼成的,那又是一段传奇。

因为在31岁便捧回戛纳金棕榈大奖,多次摘下奥斯卡奖、金球奖剧本类奖项的昆汀,实际上是野路子出身。

在《电影狂想》里,昆汀追忆了许多童年时期的往事,让我们看到昆汀如何成长为当下的昆汀。

早在五六岁时,他就跟随大人混迹各种成人出没的电影院,靠着刷片无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提到9岁时看了吉姆·布朗的新片《夺命太岁老虎枪》,“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是从前的我了。”

我无论是看电影还是拍电影,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想重新制造1972年的那个周六晚上在黑人电影院观看吉姆·布朗新片时的体验。

他也提到关于暴力的讨论贯穿一生,但母亲不允许儿时的他看《黑玫瑰》,因为“那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等于是为了看暴力而看暴力。”

昆汀细数了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和与电影有关的成长故事,为我们还原了这段真实的、以电影为土壤的传奇旅程。

图左为《夺命太岁老虎枪》海报,图右为《黑玫瑰》海报

02

看电影的时候,昆汀在想什么?

很多导演都曾自诩或是被外界封为“影迷导演”,但作为观众的我们,很少有机会从他们的视角去欣赏电影。

顶级e人昆汀,在《电影狂想》里毫不避讳自己的表达欲和分享欲,写下了自己关于电影的种种感想。

在这一刻,与我们面对面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导演,而是一个超级资深影迷,为我们分享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

关于影史经典,昆汀总能切中要害,挖掘出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昆汀锐评马丁·斯科塞斯代表作《出租车司机》:

“这部电影之所以吸引人,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会看到他如何慢慢失去这份纯真。本片让人感到可怕和刺激的地方,正是我们会见证这份纯真会被什么取代。”

锐评可能是影史最成功的拳击电影《洛奇》:

“现在的观众没有看过70年代初那些艰涩、灰暗、低沉、悲观的电影,所以也无法体会到《洛奇》带来的那种可以美好到让人不知所措的情感宣泄。”

对于观众不甚熟悉的冷门片,昆汀也提供了种草思路,丰富着读者的待看片单。

比如《滚雷》是一部让观众觉得自己可以当个影评人的电影,他第一次写影评,写的就是约翰·弗林的这部电影。

比如《日落黄沙》,昆汀“看了很多遍之后,才真正看懂这部电影。在此基础上又过了很多年,才真正理解了这部电影的力量,也真正理解了它的美。”

在《电影狂想》里,你将收获一份昆汀为你定制的私人片单,学会豆瓣高(装)赞(逼)影评姿势,了解电影台前幕后的新知识。

更重要的,无论你是否是昆汀的影迷,都将被他对电影的热爱所打动。

这是写给电影的情书,也是写给观众的剖白。

03

一部未经删改的“好莱坞往事”

昆汀的这份私人片单,只看片名,你大概就能看出他的“独特”品位。

《亡命大煞星》《姐妹情仇》《赤裸追凶》《恐怖欢乐屋》……类型片、B级片爱好者的身份在这些电影面前暴露无遗。

同时,昆汀也经常将这些特定时期的文化、个人成长经历的映射、不同种类的趣味都植入到作品里。

比如《杀死比尔》有对功夫片的致敬;《无耻混蛋》把二战题材玩出新花样;《被解放的姜戈》又将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化为己用。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往事》上映的时候,不少观众认为它有门槛、难懂。

从小在20世纪70年代流行文化中浸染的昆汀,给不熟悉的当代观众出了不少难题。在《电影狂想》里,他终于给出了答案。

剥削电影、双片连映、二线影评人、新好莱坞……昆汀从切身视角,将我们拉进风云变幻的20世纪70、80年代。

昆汀形容影评人:

“当年我还只是一个喜欢看电影、愿意花钱看任何电影的小孩子,以为他们就是些爱挖苦人的孙子。但现在长了些岁数,多了些阅历之后,我才意识到他们过得到底有多不快乐。看他们的影评,你会觉得这个人真是恨极了自己的生活,或者至少是恨极了自己的工作。”

昆汀介绍新好莱坞对影视行业的冲击时,提到《大白鲨》是最好的“movie”:

“这部电影的掌舵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是理查德·弗莱彻或杰克·斯迈特或迈克尔·安德森这类执行制片公司拍摄任务的导演,而是一位对这种电影情有独钟,并且为了能把脑海中的构想完整呈现出来而愿意倾其所有,为了电影而生的天才影人。”

甚至昆汀也展开脑洞,做了一次真正的“电影狂想”:假如执导《出租车司机》的人不是马丁·斯科塞斯,而是布莱恩·德·帕尔玛。

在这方面,昆汀完全打开了自己的话痨本质,以社会观察家的方式记录了他眼中关于好莱坞的一切。

因此,《电影狂想》更是一本记载好莱坞变迁的流行文化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历好莱坞影史重要时刻。

《电影狂想》上市即空降《纽约时报》畅销榜,入选亚马逊2022年度好书,如今,在万众期待之下!中文版终于震撼上市!

为了满足昆汀影迷的期待,「未读」特别推出影迷纪念版,每版对应电影主题刷边,附赠对应电影主题票根书签,收藏感满满!

原标题:《阔别五年,这位影史前十鬼才导演的新作终于来了!》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04 22:04 最后登录:2025-04-04 22: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