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5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5年前,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高度,把握时代脉搏,面向人类未来,深刻阐释中国对国际秩序以及攸关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的政策主张,提出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和举措。 重温习近平主席重要政策主张,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方案引领时代的思想力量,也从更深层次理解与认同当前中国与各国共同抗疫、推进国际合作的责任担当。 中国理念,为国际关系发展开辟新愿景 2015年的金秋九月,全球瞩目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75年前,世界各国人民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掀开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新篇章。然而,从当今世界现实看,国际关系中各种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行径依然频繁发生,地区冲突、恐怖袭击等乱象此起彼伏。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才能更好贯彻和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是中国对这一时代命题做出的系统回答。习近平主席就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全面阐述, 彰显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和崇高使命,展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包容万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阿根廷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认为,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只是中国对于当前世界关系格局的一种立场或看法,更是这个大国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智慧总结”。 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这一理念高度契合当前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现实。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亚洲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沃尔洪斯基认为,中方倡议主张指明了国与国交往的发展方向。“各国都要重视交往中的平等原则,在合作中寻求共同利益,在沟通中增进理解互信,在对话中提升双边关系。” 5年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次次被写进联合国文件,在全球引发共鸣。在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看来,“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中国行动,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2017年,马达加斯加新版纸币印上水稻图案。该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部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表示:“这是马达加斯加人民向中国表达的特殊感谢,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珍贵友谊的见证。”得益于同中国的农业合作,马达加斯加计划在2024年实现粮食自给。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5年来,中国积极行动,以实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各国的合作共赢关系不断推进,给整个国际体系带来了新气象——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带头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30余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目前派出人员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位居首位; 中国积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内落实工作,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同138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开2000多个项目,进博会、服贸会等开放发展重大举措为全球合作打造了新平台; 中国坚定促进不同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中法文明对话会、文明古国论坛等众多活动为推进全球文明交流凝聚更多共识; 中国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作出重要贡献。 执大象,天下往。中国的真诚行动,收获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肯定。阿富汗总统加尼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是21世纪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中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丹妮拉·施瓦策表示。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赞同中国着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认为“各国应该通过建设性对话,消除分歧与矛盾,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担当,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动力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在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梶田幸雄看来,中国的这一重大承诺,有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作用,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不断加强与各国的抗疫合作—— 中国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并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 中国同其他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70多次,为超过180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 中国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 从3月15日至9月6日,中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 中国在短期内控制住疫情,经济率先企稳,并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信心。“中国境内企业不仅迅速复工复产,还帮助境外供应商恢复产能,带动国际供应链恢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指出。 法国共产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莉迪娅·萨马巴克斯指出:“中国向遭受疫情打击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为促进国际交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开了一个窗口。” 沧海横流显本色,乱云飞渡仍从容。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将坚定与世界各国一道,以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新的出发点,重温联合国的初心使命,凝聚世界各国的共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