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3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以东的萨德尔城,人们在汽车炸弹爆炸现场的废墟中寻找自己的物品。伊拉克内政部一位官员24日称,巴格达以东萨德尔城日前发生的连环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已造成200人死亡、250人受伤。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袭击事件。 新华社/法新 2007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伊拉克等地不断发生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依然使人们谈“恐”色变。 2006:“恐怖之年” 刚刚过去的2006年,应该说是自“9·11”事件后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高发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球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665起,死亡约4900人,伤约1.05万人,这3个数字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约74%、60%和39%。其中发生在被称为“弧形地带”(高加索-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的恐怖袭击事件,约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而亚洲的中东、南亚、东南亚更是恐怖袭击的高发地带,其中发生在伊拉克的恐怖袭击事件尤为抢眼,其恐怖主义袭击发生的频率之高,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之众,与过去的一年相比均大幅度上升,几乎成了恐怖主义活动的中心舞台。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2006年是“9·11”后“最恐怖”的一年,或可称之为“恐怖之年”。在世界各国都不断加强对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力度的情况下,恐怖主义“越反越恐”的特征不仅没有减退,反而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说呈泛滥的态势,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高技术恐怖事件没有发生 首先,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为代表的亚洲地区,继续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发生地,“越反越恐”现象更加突出。 全球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发生在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以巴地区、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中伊拉克和阿富汗可谓是重灾区。全年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莫过于2006年7月11日发生在印度孟买市郊铁路的火车连环爆炸案,在11分钟内发生的7起爆炸事件,造成了近千人伤亡。而伊拉克则成为新的国际恐怖主义主战场。就在2006年底的一个月内,伊拉克境内就发生了11起爆炸事件,至少174人死亡,420多人受伤。 其次,“基地”组织依然是全球恐怖主义的主角。 2006年,在全球恐怖主义泛滥的背后,大都有“基地”的影子。这说明,“基地”组织依然是全球恐怖主义的主角。而它带来的恐怖主义思想毒素,正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源头。 第三,高技术恐怖主义袭击没有发生,但传统袭击手段的后果依然严重。 尽管人们担心的NBC恐怖主义(即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恐怖主义)在2006年没有发生,其他的高技术恐怖主义,如网络恐怖主义袭击也没有发生,恐怖袭击的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爆炸、绑架和暗杀,但是从前面提到的恐怖袭击所造成的死伤数字看,已经足以使我们感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性。这也许就是恐怖主义希望达到的目的:为了狭隘和偏执的理念和目的,他们越来越想“让更多的人死,让更多的人看”。恐怖分子藐视他人生命的残忍性使我们不得不更加注意防范NBC恐怖袭击的发生。因为,一旦恐怖分子在进行传统恐怖袭击方式的同时采取NBC恐怖袭击,其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将是无法估量的。 第四,无辜平民仍是主要受害者。 在2006年以及“9·11”后的恐怖袭击中,尽管美国和西方(人和设施)是恐怖组织的主要袭击目标,但无辜平民却是主要受害者。这既凸显了恐怖主义袭击的政治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同样也反映了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的冷血特性。在正确认识恐怖主义残忍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学习必要的防恐怖袭击的一般常识和方法,尽可能减少遭遇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同时,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恐怖组织最喜欢下手的“软目标”的防范措施,及时挫败针对“软目标”的恐怖袭击。 恐怖主义的活动空间受挤压 2006年世界各国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对反恐问题依然高度重视。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措施,很多国家陆续修订或新出台了与反恐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反恐机制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国际或区域性组织都将反恐作为重要的磋商议题,反恐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签署和发表了一些重要协议和宣言,例如上海合作组织6月通过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07~2009年合作纲要》,联合国在9月召开的第60届大会上通过了《全球反恐战略》,这是联合国192个成员国首次就反恐问题达成一致。 国际社会的合作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成功地挫败了如英国“8·10”炸机等多次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恐怖袭击图谋。扎卡维、巴萨耶夫等一大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头目和骨干被击毙或被擒获,一些恐怖分子向政府投降,与恐怖主义组织有关的数额巨大的资金账户被冻结。恐怖主义的活动能力理论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活动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挤压。 恐怖主义极度泛滥引发的反思 应该说,自“9·11”事件以来,全球的反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国都加大了反恐的投入和力度。特别是美国,其5年来的反恐开销(军事费用和外交费用)已经达到了4300亿美元,其中直接用于反恐作战的费用达到3860亿美元。美国在伊拉克的“反恐”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即便是在其极为推崇的“零伤亡”作战理念下,死亡人数已超过4000人。然而,在伊拉克等地恐怖袭击的数量却依然大幅上升,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反思:是反恐理念还是反恐方式出了问题? 客观地说,美国在国内的反恐、防恐措施还是十分奏效的,“9·11”后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在其控制下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却成了恐怖主义袭击的高发区。答案也许只有一个,是美国的地区战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恐怖主义;其占领举动和占领期间的滥用武力,更加速了恐怖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繁衍。美国国务卿赖斯2006年12月1日在约旦面对阿拉伯媒体时就承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了错误”。尽管她并没有具体说明“错”在何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占领他国的领土、干涉他国的内政,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错误。然而,美国至今并没有去改正其所说的“错误”,依然驻留伊拉克和阿富汗,特别是其对伊拉克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干涉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滋生恐怖主义的一大重要原因的结论,也许就无需再有争议了。 同时,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和占领,打破了伊原有的政治社会结构平衡,在权力再分配上导致了宗教派别的矛盾冲突,仇杀所导致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发生,同样有着美国的因素。这不能不引起美国政府官员对其伊拉克政策的反思。加上一些国家一直没有改变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这就导致国际反恐合作难以深入。 此外,亚洲其他国家之所以成为恐怖主义的高发区,也与这些国家传统的内部矛盾和社会政治生态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宗教矛盾、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一些重要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有的还有所恶化,这些都是导致2006年成为“恐怖之年”的主要原因。 海外中国人也是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2006年,中国人的海外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仅从恐怖袭击的角度看,尽管其在近3万起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中是极少数。但从南亚的巴基斯坦到南美的委内瑞拉,都发生过针对中国人甚至外交馆舍的恐怖袭击事件。虽然这些恐怖袭击的经济原因大于政治原因,但同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应该看到,随着大量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因经济利益引发的恐怖袭击事件必然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使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对中国不满,从而引发针对中国(人和设施)的恐怖袭击。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纵观2006年,扎卡维死了,巴萨耶夫死了,甚至法国媒体称本·拉登也在8月死了,尽管各国都加大了反恐力度,但恐怖主义袭击并没有因恐怖大亨们的死亡而减少,越反越恐的现象更加突出,几乎成为标志性的一年。(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刘强) 责编:尹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