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目标:气候影响评估从主观到客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后评估到预评估的转变,是现代气候评估业务的基本特征。建立定量、客观的气候影响评估业务系统,将气候监测、预测与气候影响评估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气候影响评估业务体系;建立气候对我国农业、水资源、能源等影响的[预]评估模式业务系统,同时开展城市规划、交通、建筑、土地利用、城市管理、区域开发和规划、旅游等气候资源评估,建立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基于气候及其灾害的监测资料和气候模式预测结果,结合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建立干旱等重大气候灾害危险性和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分析重大气候灾害致灾因子与经济社会脆弱性的关系,研究气候灾害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建立气候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国家级和区域级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业务和服务系统,针对各地气候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做出具体的评价和服务,为国民经济和各部门趋利避害提供决策服务。 (一)优先主题 优先主题39:多模式集成水资源影响评估方法和业务平台 基于目前研究基础较好的多个水文模型,包括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可变入渗能力模型(VIC)、土壤和水文工具模型(SWAT)、土壤和水文集成模型(SWIM)、瑞典水利气象研究中心水文模型(HBV)、暴雨洪涝和内涝淹没模型(Floodarea)以及月降水量平衡模型等,建立多模式集成的水资源影响评估方法和业务平台,开展多模式集成的水资源评估、预评估和未来情景预估;以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为基础,结合农业模型、生态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开展以水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其他行业的综合评估。 优先主题40:极端气候事件对快速城市化区域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 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暴露度和脆弱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的政策措施,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修订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城市生命线建设(能源、水利和交通)和运行标准,优化气候灾害防护标准和改造方案。 优先主题41: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多指标干旱过程动态评估和预评估关键技术 基于卫星、气象、水文等多源资料,比较包括热惯量法、地表蒸散法、植被供水指数法、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法、垂直干旱指数法、微波土壤水分法在内的多种遥感干旱监测方法,与目前国内外科研业务中普遍使用的常规资料干旱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区域气候背景下、不同时间尺度下干旱过程的内在物理特征;结合历史干旱灾情数据,选择最能显著表征不同气候区干旱特征的干旱指标;评价卫星反演的各种干旱监测方法和降水、温度等气象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和植被含水量、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建立统一的干旱等级标准;研究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开发基于地表覆盖类型的干旱评估模型,发展基于多指标监测干旱过程的动态评估综合模型。 优先主题42:我国主要农业区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引入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开展我国主要农业区冬小麦、玉米、水稻干旱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研究,通过干旱试验和干旱调查,结合各地综合抗旱能力,建立适用于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开展我国主要农业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未来干旱灾害风险预测和预评估研究;利用建立的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结合风云卫星及其他卫星资料,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国家级业务单位建立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系统,试验开展精细化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评估业务服务工作。 优先主题43:中国农业气候影响评估和预评估业务系统研制 开展全国主要农产区作物不同生育期农业气候条件临界指标的分析和确定,基于国家级短期气候预测结果,利用天气发生器等工具进行降尺度应用,建立中国农业气候影响评估和预评估业务系统,检验分析业务评估效果,为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气候条件评估和预评估产品,实现农业气候影响评估业务的定量化和客观化。 优先主题44:沿海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沿海城市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可能影响,解决目前沿海城市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设计和运营的影响,建立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指标体系和关键技术方法,研发城市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服务集成系统平台,实现对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和服务的推广应用。 优先主题45:气候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评估和适应技术 根据建筑节能需求,研究建筑气象参数的确定方法,扩展多要素、针对性强的建筑节能气象指标,研究气候对建筑整体能耗的影响评估和预测技术,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气候变化适用性评估研究,研发以建筑节能为目标的气象精细化服务关键技术。 优先主题46:气候对我国交通安全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 研究交通事故与天气气候事件的关系,探讨不同季节对交通安全影响的主要气候因子,获取不同影响因子的致灾阈值,构建气候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月、季气候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式或模型,建立气候与气候变化对交通安全影响定量评价业务系统。 优先主题47:气候对我国电力能耗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 建立灾害性天气气候—电力能耗评价专用数据库,揭示电力能耗与灾害性天气气候之间的关系,确定对电力能耗影响的灾害性天气阈值,构建气候对电力能耗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月、季灾害性天气气候对电力能耗影响定量评价模型,确定评价等级指标,建立灾害性天气气候对电力能耗定量评价业务系统。 优先主题48: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风暴潮风险分析与区划 我国沿海主要风暴潮发生区域及其危险性分析,构建危险性指标体系,分析风暴潮危险性和风暴潮暴露性,构建暴露性指标体系;分析防潮抗灾能力,构建防潮抗灾能力指数,对我国沿海主要风暴潮发生区域风暴潮风险区划,构建风暴潮风险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编制我国风暴潮风险区划图,辨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风暴潮脆弱地区和高风险地区。 (二)区域特色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热量资源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对策,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三峡库区局地气候效应监测评估研究,为重大工程对气候影响的评估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气候的影响,包括气溶胶、污染物传输扩散对城市环境气候(城市温湿、能见度、雾霾等)的影响评估;研究确立城乡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内容、流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咨询,提高城乡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研究气候对我国人体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估关键技术,建立高温热浪和极端低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研究气候对长江中游地区血吸虫病及其传播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影响评估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