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杭州,“千桥之城”;2017,德国汉堡,“世界桥城”;2018,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南美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桥”,象征着联通与合作;“港”代表着开放与共赢。从杭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三年中G20峰会探讨的主题有所变化,不变的是对全球经济治理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
“桥”联合作 以联动谋共赢 桥的寓意,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和2017年汉堡峰会上都曾被习近平提及。 在杭州,习近平动情描述“二十国集团就宛若一座桥,让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他形容这是一座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 在汉堡,习近平在发言伊始就表示“很高兴同大家在这里相聚,共商架设合作之桥、促进共同繁荣大计。” 从“千桥之城”杭州到“世界桥城”汉堡,桥,不但造就了两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寓意着人类对互联互通、包容合作的共识与向往。 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汉堡峰会则以“塑造联动世界”为主题,两次峰会一脉相承。 思想引领实践,理念创造未来。联通与合作正是中国一如既往的政策主线。对内让区域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对外力图整合碎片化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内根据发展水平实行差异化政策,对外在国际合作中实施“分步走方案”;对内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对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亚投行,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只有联通才能促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谋共赢。两年前的杭州,习近平主席心存长远,提出“四个倡议”——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一年前的汉堡,习近平用一句德国民谚结束了汉堡峰会的发言:“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满载着对合作共赢、联动发展的希冀。
“港”促发展 以开放搏未来 在开放型世界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港口,作为城市物流的重要载体,沿江达海,承东接西,将世界连成一片,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8年,G20接力棒交到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里是南美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二十国集团重要平台,“开放型世界经济”一直是习近平历次讲话倡导的内容。从“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到“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到“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主旨内涵步步深入。 两年前的G20杭州峰会,中方把贸易和投资摆上重要议程。习近平强调:“为各国发展营造更大市场和空间,重振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 行胜于言。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从“一带一路”倡议到设立亚投行,从一系列扩大开放措施相继出台到举办世界进口博览会,开放激发起蕴藏在亿万群众中的巨大活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在G20杭州工商峰会上,习近平再次向世界发出开放强音:“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
同舟共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G20杭州工商峰会讲话中,习近平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共建共享的重要信号。 纵观G20风雨同舟十余载,“发展”一直浓墨重彩地写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长卷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在G20峰会的舞台上,习近平不断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家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2016年9月3日下午5时30分,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的一个特殊仪式引人注目。 习近平起身向前,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郑重地递交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前完成参加巴黎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是中国作出的承诺。当天上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加入《巴黎协定》的决定。 G20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胸怀世界,心系天下。从气候变化到联合国维和,从非洲十大合作计划到“一带一路”建设,在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命运的问题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和行动,反映出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平台上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今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的主题是“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这亦是对G20杭州峰会的认可和延续。 三年三地,从东到西;“桥”“桥”相连,“港”“港”互通。习近平引领中国与各方紧密携手,共架通往未来的G20合作之“桥”、开放之“港”。在波澜壮阔的经济大洋中,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