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专题:学习领会胡锦涛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
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编者的话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本报今日起在理论版开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专栏,陆续刊登有关文章。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信心。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尽管这个概念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历史起点却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那时起,我们党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之后,我们党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总结和探索,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破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使我们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反映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为一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现代化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既有普遍规律可循,又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既是“世界历史”进程,又有“国别史”的特征。现代化不等于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则是适应并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作为一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崭新形态。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些基本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有鲜明特色,有强大生命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就举世公认。这说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中国人民必然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这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强调,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生动写照。思想的解放不可能一劳永逸。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都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解放思想,就是从这些新的实际出发,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能指导“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不成熟到相对完善和逐步成熟的过程。这种变化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通过改革加以推动,需要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加以发展。因此,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小康社会”就是实现这个历史任务的阶段性目标。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进入小康。党的十六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制定了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为后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竭尽全力去实现。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正是由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使我们能够经受风浪,站稳脚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历史、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只有按照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才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必须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执笔:刘海涛) 责编:荀志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