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及展望 周济 2004年1月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回顾了200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并介绍了2004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2003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 2003年,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00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了西部攻坚、巩固提高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三大目标和深化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提高。2003年新增实现“两基”的县51个,其中西部地区增加42个。 2003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支持。到目前为止,二期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已到位资金30亿元。中国政府还落实资金60亿元用于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3年已拨付20亿元。安排了13.44亿元的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先期启动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10000所乡村中小学示范点已全部建成。中国政府用于免费发放教科书的经费从每年2亿元增加到4亿元。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对新疆经济困难的56个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各地也相应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积极推动各项对口支援工程的实施。 --高等教育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约382万人,比上年增加61.7万人,增长19%;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约26.9万人,比上年增加6.89万人,增长34%。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为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左右。 --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同时,加大了高等教育实施质量工程的力度;加强了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指导;高教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进一步促进了已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顺利,到今年9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70%。 --为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国家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观念,加快调整、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构趋向合理,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依法行政和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同时,为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教育涉外秩序的整顿。 200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将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 2003年12月30日,新一届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关于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汇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任务和目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对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具体部署。实施这两个计划,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将按照会议要求,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认真实施这两个计划。 今后,中国教育将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发展。 --重点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2004年,将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西部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让西部的孩子们都能上学,打赢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已经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九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力度,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集中力量,重点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二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等,形成全方位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新格局,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成为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增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能力,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出知识和人才贡献。 --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施好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两大职业教育工程,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学校的活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急剧增加的需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教育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努力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 --继续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完善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统一、开放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和指导、服务体系。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进一步完善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完善绿色通道制度,确保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助学制度,进一步争取资金,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覆盖面,保障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推向深入。继续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进一步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加大治理招生、考试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然,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我们的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现阶段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自于这样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将是长期的,任务将是艰巨的。中国共产党第16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建设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