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潜伏在海洋深处的潜艇,似乎遥不可及、笼罩着神秘的气息,但与太平洋为邻的我们,其实一直在与潜艇作伴。 临近农历新年,美国海军5个“航母群”逼近中国家门口,可部署百枚核弹头的现役“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内华达”号出现在关岛,与此同时,美海军驱逐舰再次擅闯中国西沙领海,挑衅意味浓厚。中方对此果断亮剑。 过去的100年里,潜艇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潜水器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核爆能力的多功能高性能超级机器。它的建造结构精妙,所承载的军事威力更是令人望而生畏。 1月27日中午12点,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上线军事纪录片《潜艇解密》,旨在揭开潜艇的神秘面纱,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进入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后的动荡时期,见证潜艇从诞生到和平年代的逐步发展与绝密故事。 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见证潜艇的百年发展 《潜艇解密》通过4集的详细讲解,回顾了潜艇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潜艇在战争中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 其实,潜艇在诞生初期曾经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玩具”。发生在1915年5月7日的卢西塔尼亚号袭击,才终于显现出潜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那天,德国潜艇发动了对卢西塔尼亚号的攻击,一枚小小的鱼雷击中了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最脆弱的地方,最终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近120名美国人。德国的袭击引起美方强烈不满。至此,美国宣布加入一战协约国阵营,共同对抗德国。 到二战期间,所有参战国的高级海军将领都意识到了潜艇的巨大优势,各国开始制造自己的潜艇,这也确保了它们在二战期间作为强有力武器的地位。随着核武器以及核动力系统的发展,潜艇还见证了大国之间的核装备竞争。 同时,这部纪录片试图从普通潜艇兵的视角,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战争年代,德国媒体宣传潜艇为“传奇武器”,并将一群年轻帅气的潜艇兵作为噱头,塑造成年轻人的新偶像。事实证明,德国的做法立竿见影,人们总是对具有勇气和英雄气质的男人充满幻想,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迷弟迷妹,令潜艇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风光无限的背后,潜艇兵的作战环境十分恶劣。由于潜艇里十分潮湿,潜艇兵们的衣服永远都是湿漉漉的,久而久之,每个人身上都会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再加上他们吃睡都挤在一起,卫生条件极差。 更触目惊心的是潜艇兵的死亡率。和坦克一样,潜艇一旦遭受攻击或发生事故,内部的士兵完全没有退路可逃——1943年5月, U-313号潜艇在北海启航,船上没人能预料到迫在眉睫的危机。仅仅一个月,就有40艘潜艇被摧毁。地中海区域共有67艘潜艇在执行任务,60艘潜艇从未返航,每艘船上至少有50名船员。 真·硬核潜艇纪录片,这些钢铁巨兽到底离我们有多近? 《潜艇解密》以潜艇为核心,在内容极度聚焦的同时,采用多角度采访,邀请潜艇指挥官、潜艇兵、历史学家、军事专家等,生动讲解了潜艇的操作原理、发展历程和历史细节。 同时,本片利用历史文献、影像资料、CG动画、潜艇实拍等方式,全方位还原历史事实,极大地拓展了观众的潜艇知识,增强了观众对战争历史的了解,可以称得上是一档“真·硬核”纪录片。 值得一提的是,《潜艇解密》并没有停留在浅层的讲解,还不断引导观众思考关于潜艇的终极问题:“禁用”还是“发展”?潜艇自诞生以来就引发了人们对它的两极评价,创新性VS危险性,吸引力VS破坏力,是潜艇的一体两面。 在和平年代,传统潜艇用于辅助侦察,核潜艇则能对敌人起到震慑作用,且已经成为价值数十亿的全球性产业。在核潜艇这一领域上,中国一直在突破自己的上限,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尤其是在水下航行时间这一点上,中国已经对美俄实现了弯道超车,根据相关资料,中国的091型核潜艇最大下潜时间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90天。 普通潜艇迷、军事迷与潜艇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加。1月19日,“长城191号”潜艇从立新船厂出发,由拖轮牵引至黄浦滨江3号船坞,这艘老式潜艇将在修缮后,建成上海潜艇展示馆(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它是我国第一代自主设计、研制的035G型常规潜艇,是长期守卫蓝色国土的“水下蛟龙”,也是国内第一艘可以展示的035G型潜艇。 在中国军事实力日渐增强的今天,我们除了为祖国骄傲和自豪,也应当充分了解历史,从潜艇的前世今生中发掘更多对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想要全方位认识潜艇?那就点开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启一段硬核时空之旅吧! 作者:霍驰 主编:彭侃 排版:张雅双 环球纪录片大赏 扫描右侧二维码 加入纪录片爱好者群聊哟~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