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卫星气象服务开始应用于我国气象、海洋、水利、航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环保、旅游、科学研究和军事活动等众多领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气象卫星已经开始实现全球三维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立体观测,为国民经济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信息,为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全国范围环境、灾害动态变化,及时了解有关灾害、环境信息提供了重要依据。卫星气象服务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气象卫星从太空观测地球,不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国家与地区行政疆界等方面的限制,可以获得全球观测信息、并填补了全球很大地区气象观测与探测资料的空白。 天基观测系统主要包括静止气象卫星系列和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及其地面应用系统,同时包括能够接收利用的国内外有关遥感卫星。我国是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业务气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到现在已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并且已建成由一个国家级的气象卫星运行、数据处理和监测服务的业务中心和三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北京、广州和乌鲁木齐)组成的地面应用系统。目前风云一号D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C/D静止气象卫星(双星)正在业务运行,汛期加密观测期间,每隔15分钟便可以获取一张云图。地面应用系统除运行、接收处理和应用我国风云系列卫星外,还兼容接收美国极轨卫星和欧洲METOP卫星和日本的MTSAT卫星数据。 卫星数值产品不仅应用于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而且在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预警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对局地强对流和暴雨的监测预警,对台风路径、强度和结构的综合监测分析,提供台风的发展趋势和移动方向等。以今年第9号台风“圣帕”(SEPAT)为例,自8月12日在西太平洋生成后,先以偏西方向移动,15日后偏西北方向移动,18日和19日先后登陆我国台湾省和福建省。期间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每15分钟可获得一次加密观测数据和产品,结合极轨气象卫星实时观测数据和产品,便可对台风的路径、热力结构、强度、流场等进行定量分析,为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和登陆地点的预报预警提供最为直接的监测信息。这为当地政府及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避免和减轻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 到“十一五”末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和在轨备份将得以实现并确保连续、稳定和可靠运行;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也会成为现实,除了具有光学、微波探测能力外,其最高空间分辨率提高到250米;同时,国内接收站和北极地区卫星资料接收站组成的接收站网将会建成,那时卫星全球观测资料获取时间与汇集可缩短到3小时以内……届时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水平有望达到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气象卫星将会成为全球气象数据观测的平台,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卫士。 (来源于2007年09月1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杨梅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