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核武器—— 解读战场上的“外科手术刀” B61-12核航弹。 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近日开始在德部署20枚B61-12新型战术核武器。这一举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批评。舆论认为,美国这几年虽然削减了战略核武器,但却增加了战术核武器的数量,实际上“强化了核武器的作战使用”,“模糊了战术和战略核武器的界限”,这有可能违反有关条约,改变使用核武器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战术核武器的特点和重要性。 核武器按照担负的任务或作战使用目的,分为战略和战术核武器两大类。战略核武器是指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的核武器,如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巡航导弹等。战术核武器多指用于战场作战,压制和消灭敌方战役战术目标和作战力量的核武器。如战术导弹、攻击型核潜艇或常规核潜艇等。 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的最大区别是爆炸威力较小,单一战术核武器的核当量(即威力)在几十吨至数十几万吨TNT当量之间,其杀伤范围相对不大,难以摧毁地下坚固目标。 另外,战术核武器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射程近。一般为数十至数百千米。例如,核炮弹的射程通常不超过100千米,战术核弹道导弹不超过1000千米。 二是打击精度高。战术核武器的威力不大,要保持较高的打击效能,就得提高打击精度,具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点杀伤能力。例如战术巡航导弹的精度在十米之内,战术核弹道导弹的精度可为十几米左右。 三是类型多样,易搭载,机动性强。战术核武器可制成很多类型,如航弹、炮弹、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地雷甚至核背包,其体积均不大,很容易搭载,可通过陆上、空中、水上和水下甚至单兵人员实施机动。另外其攻击目标通常是敌方的军事场所等明确目标,不会像战略核武器那样实施不区分军事还是民用目标的概略打击。 战术核武器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效应可裁剪”。即战术核武器能配载效应经过裁剪的不同类型的小型氢弹,如杀伤有生力量、基本不毁坏建筑物和其他武器装备的中子弹,摧毁坚固建筑物、工事和武器装备的冲击波弹,干扰和破坏武器及电子电气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核电磁脉冲弹,摧毁导弹发射井及地下指挥中心、武器库的核钻地弹。 战术核武器受到有核国家的重视。但并非所有有核国家都具备其实用化能力。目前世界上可能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实际部署有战术核武器。俄罗斯战术核武器主要以当量大、数量多占优,而美国战术核武器则以精度高、可靠性好、使用灵活取胜,这足以弥补其数量的不足。比如,美国战术核武器的精度高(可达几十米甚至十米以内),因此虽然当量小,但打击效能反而高于俄罗斯,而且附带损伤小,对环境的影响弱,能“以一当十”。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本来区分就不严格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器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前述美国将在德国部署的B61-12核航弹,威力在300吨至5万吨TNT当量之间调整,一般用F-15、F-16和F-35战斗机投掷,因此被看作是战术核武器,但在提高精度后,其打击效能大大增强,理论上最大只有5万吨TNT当量,实际却相当于36万吨TNT当量,远超战术核武器的威力级别,摧毁导弹发射井和地下指挥中心、核武器库等战略目标也绰绰有余,而且还可由战略轰炸机投射,执行战术和战略双重打击任务,显然已不能再算是纯粹的战术核武器了。正因如此,美国决定在德国部署B61-12,有违核武器发展和削减的相关条约,且战时可能因对手误判而导致战争升级,让以往的“游戏规则”受到挑战。正因为如此,对美国这一举动,国际舆论是一片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5年10月27日 14版) (责任编辑:) |